俄乌战争与我们的大时代(一)
乌俄冲突爆发整整一年了。战争从顿巴斯开始,又回到顿巴斯。俄罗斯和乌克兰军队仍在巴赫穆特对决。巴赫穆特,作为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场,成了当代的凡尔登,成千上万的生命在这小小的城镇消逝,更多的伤残者则要忍受漫长的痛苦。战争的发展已完全出乎发动者的预料。
如同一切重大的政治问题一样,中文网络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自始就伴随着激烈的争论、严重的撕裂和尖锐的对立。尽管各方观点迥异,有一点倒是共识,人们感觉时代的重大节点到来了。战争,是人类矛盾最尖锐的表现形式,尖锐的矛盾迫使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们去思考和平时代不会关注的问题。
乌克兰,被称为“中欧和东欧的十字路口”,是西方世界与俄罗斯地缘政治博奕的交汇点,在这个敏感地点爆发的战争,意义非同寻常。从更长远的时间来看,亚太地区在美帝的战略中比乌克兰更重要,乌克兰战争是未来全球冲突的预演。
要谈清楚乌克兰事件上的大是大非,不能局限于反霸反帝、地缘政治、大国博奕等话题,要从时代特征说起。对于时代特征的不同理解,是产生激烈争论的一个重要原因。国际格局与时代特征
谈起时代特征,中文网络上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中美俄三国演义、中美欧俄四方关系,都是等而下之的事情。如果说国际格局是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特征就是要说清楚这变局背后的政治经济基础,从资本主义发展史来看,是“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私有制的终结来看,则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们谈起国际格局变迁,无非就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三十年战争后的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维也纳体系”(拿破仑帝国崩溃后欧洲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一超多强与多极化(苏联崩溃后的国际格局)。
近些年来,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东升西降”,有人认为,“一超多强”正在变为“二超多强”,即认为中国正在成为新的超级大国,新的国际格局正在形成。
国际格局,是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力量对比变迁的结果。其根源是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二十世纪有社会主义国家参与)。资本主义国际格局的变迁,是“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基本以百年为单位,契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十世纪之后有加速的趋势,现在似乎在进一步加速。
时代特征,则必须说清楚当代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变迁与发展趋势。列宁关于时代特征的重要贡献,是写了一本叫作《帝国主义是资本的最高阶段》(简称《帝国主义论》)的书。这本书,论证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学说,他关于时代特征的经典提法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