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身后的两面旗帜,那曾是怎样一个中国?
马英九先生此次赴大陆祭祖之旅,可以说是近年来最为引人瞩目的两岸交流活动。
至于如何去评价马英九个人以及他此行的意义,是比较敏感的话题,这需要官方媒体来解读。
说说我个人的关注点吧。
3月30日,马英九一行来到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在军政府礼堂看到铁血十八星旗和五色旗后,马英九走上讲台,高举右手,似乎在模仿孙中山先生。
有不少网友问,“怎么没有青天白日满地红?”
其实,青天白日满地红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还是1928年的事情,那时孙中山先生已经去世三年。
1912年1月1日晚上10点,在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上,并排悬挂的就是这两面旗帜。
左边是铁血十八星旗(代表汉地十八省)
右边是五色旗(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当时,这两面都是国旗,而孙中山的办公室里则悬挂青天白日旗作为国旗。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曾一度同时存在三面国旗。
这是大家审美差异所造成的吗?
虽然各方表面上是以“图案是否美观,喻意是否完美?”来进行争论,但真正原因是政治分裂,谁也不服谁。
在将近半年时间内,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等省悬挂的国旗为青天白日旗。
湖北、湖南、江西等省悬挂铁血十八星旗。
江浙沪皖则悬挂五色旗。
此等乱象,不仅让中国老百姓看得莫名其妙,也让外国人笑话。
南京临时政府即将结束时,临时参议院经过激烈争论最终确定五色旗为国旗。
1912年6月8日,成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宣布: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铁血十八星旗为陆军军旗、青天白日旗为海军军旗。
这是是一个折衷方案,实质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孙中山坚决不承认五色旗。
这三面旗帜各有来历:
铁血十八星旗
是武昌起义前革命组织“共进会”所使用的旗帜,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二天,湖北军政府(都督府)谋略处就决定以此旗为将来的国旗。
当时孙中山还没回国,所以并没有征询他的意见。
武昌起义胜利后,大家普遍认为铁血十八星旗并不具有代表性,中国怎么可能只有18个省呢?湖北革命军又加上一颗大星放在中间,喻意团结和统一。
但大家认为大星有忽视地方之意,只好又改小,称其为十九星旗。1912年表决时,十九星旗被直接否决。
五色旗
此旗是宋教仁、程德全等人设计,最初是沪军都督府旗帜。
1905年、1906年,同盟会内部多次为将来的国旗发生争论。孙中山主张的青天白日旗遭到黄兴反对,黄兴认为此旗有点接近日本国旗。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