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狼入室,冯德莱恩竟然是马克龙“提拔”的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已经离开中国了,但就跟她抵达北京一样,悄悄地进村,又悄悄地离开。
与马克龙风风光光的中国之行相比,冯德莱恩显得黯然失色。
尽管冯德莱恩在公开场合总是努力保持微笑,但她回去后,受到了欧洲媒体的各种嘲笑。
一家德国媒体甚至用“羞辱”一词来形容冯德莱恩。
之前外媒炒得沸沸扬扬的“马克龙和冯德莱恩携手同行前往北京”,结果是马克龙不允许她蹭总统专机,连回去时也不让她搭“顺风机”。
而中国这边并没有对她使用“邀请”一词。
有的欧媒还将与她的前任容克,以及前前任巴罗佐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容克或巴罗佐访问北京前,都得到了中国总理的正式邀请。
冯德莱恩这位不速之客面对的尴尬都是她自己造成的。
外界对于冯德莱恩硬是要跟马克龙同行的目的有过很多分析,似乎说的都对,也似乎说的都不对。
其实冯德莱恩此行的目的并没有具体答案,关键是要看她在欧盟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冯德莱恩上任四年以来,她的真正使命已经非常清楚:
一、同时削弱德国和法国对欧盟的领导力,使“双核”陷入无力状态;
二、利用对抗俄罗斯议题,帮助美国加强对欧盟的影响力,用“价值观”而不是国家利益来“团结”欧盟国家;
三、尽可能地利用欧盟委员会主席身份在一些敏感议题上挑衅中国,破坏中国与欧盟的合作关系。
只要了解这三点,冯德莱恩无论变出什么花样,她都是万变不离其宗。
然而,有意思的是,冯德莱恩能成为欧盟委员会主席,恰恰是马克龙自己引狼入室。
欧盟当家人
这事得从2019年5月说起,当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任期届满。欧洲议会选举结束后,各议会党团的席位数、排名顺序都已经确定,接下来就是选举出新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再由欧洲理事会任命。
欧盟结构仿照议会制国家:
欧洲理事会主席--无实权的总统;
欧盟委员会主席-有决策权的总理;
议会议长;
各位专员(部长)
法院院长;
央行行长。
最重要职务就是欧盟委员会主席,从2014年开始,它的产生规则是“领衔候选人”--谁是议会第一党团,就由该党团负责人推荐。
最大的议会党团是“欧洲人民党”(由各国中右翼政党组成,像德国基民盟到了欧洲议会就统一称为“欧洲人民党”)
排名第二的是“社会民主党”,由各国中左翼政党组成。
下面还有绿党、自由党、极右和极左的党派。
因为德国基民盟是“欧洲人民党”内部最大政治力量,所以基民盟主席默克尔拥有推荐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