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纳:中国人基因核心序列破译在国外发表涉生物安全风险
6月14日消息,中国泛基因组联盟(Chinese Pangenome Consortium,CPC)发表了中国36个民族的泛基因组参考图谱——CPC序列。由复旦大学徐书华教授、金力院士、西交大叶凯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共26个单位,组成的中国人群泛基因组联盟(CPC)。构建了高质量、高精度能代表中华民族遗传多样性的中国人群泛基因组图谱。并在知名《自然》杂志上发表《基于36个族群的中国人泛基因组参考图谱(A pangenome reference of 36 Chinese populations)》论文,并称“揭示了中国人基因中隐藏的从未揭示过的基因序列”。
泛基因组参考图谱范围更广泛,包含了一个物种或群体中所有基因组的全集。泛基因组参考图谱......可以包含所有可能出现的变异序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基因组结构变异和多样性,也能更准确地指导遗传学和医学研究。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东亚人群,尤其是中国人群的基因组变异。
【CPC一期核心样本地理分布及语系、族群、遗传聚类关系】
在第一期研究计划中,CPC对代表中国36个族群的58个样本采用最新的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了深度测序,结合最新的单倍型基因组组装方法,获取了116个高质量单倍型基因组,并以图基因组的方式构建了高质量中国人群参考泛基因组。
【CPC对我国族群特异的复杂基因组结构变异解析示例】
泛基因组图谱中约500万个碱基对新序列存在于95%以上的单倍型中,被视为中国人群基因组核心序列,并被认为可能与中国人群特有的生物学功能或表型特征相关。研究团队还新发现了1079个基因拷贝数变异,包括大量在中国人群中富集而在其他世界人群中较为罕见的若干基因拷贝数变异;同时,新鉴定出富集在中心粒、端粒等染色体复杂区域的3.4万个结构变异。研究人员进一步揭示,这些新发现的遗传变异可能与亚洲人群特有的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及表型多样性有关。“我们的CPC序列无疑提供了对亚洲人群,特别是中国人基因组变异的更全面的了解。”该成果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人的基因特征和可能导致特殊易感疾病的基因变异具有重要意义。换句话说,也为研究针对中国人的生物武器提供了可能。
生物科学研究对人类特别是中国人基因序列破译,本来是好事情,也是为我国生物基因药物的研发作出的重大贡献。但这应该列为国家重大机密。可是,这么重要的东西,却公开发表在了英国的自然杂志上。
该项研究固然有助于服务于中国人民生命健康,为中国人群的精准医疗提供重要支撑。但为何这些科学机构的研究人员要把有关中国人群核心基因序列的秘密公开泄露出去?这是有重大国家生物安全风险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