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汪海林先生怼得好!——从电影《牧马人》说起


  有网民在微博上发的一段视频显示:某趟高铁列车上,“大妈聊天影响女生休息,女生拍照激怒大妈,双方大打出手……”

  本来是一起再平常不过的群众纠纷,偏偏有人跳出来评论“文革时期的大妈确实战斗力很强”;著名编剧汪海林先生回怼道:“文革时期大妈刚出生,这显然是改开成长起来的大妈。”

  从视频画面看,“大妈”的年龄也就五六十岁的样子,汪海林先生并没有怼错。

  这起冲突,“大妈”有错在先,但显然双方的处理方式都是欠妥的,因此也应该据此把“大妈”说成十恶不赦的坏人。但显然,评论中的那句话带了这样的意思,且直接把帽子扣到了那个时代。

  前些年,“坏人变老”的说法不绝于耳,似乎是那个时代把人教“坏”了。持这种说法的不乏一众所谓的“正能量”大V,然而当初发明“坏人变老”说法的却是那些以诋毁毛泽东时代为己任的知识精英。

  2019年末以后,一部40年前的电影《牧马人》突然爆火了起来,后来笔者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了不少关于电影《牧马人》的解说及二创,从评论区的内容看,电影重新火爆的原因就是人们非常怀念那个时代淳朴的民风,普通老百姓之间的互帮互助,真挚的爱情与朴素的爱国之情——这个状况恐怕是当初的电影主创人员始料未及的。

  1982年上映的电影《牧马人》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由谢晋执导。总体而言,《灵与肉》属于一部伤痕小说,被称作是张贤亮的自传体小说,而《牧马人》则属于一部伤痕电影。

  张贤亮在2008年1月发表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一文中又说:“16岁因资本家出身被判入狱3年”(从1952年到1955年),1964年“别人说了反动话我没汇报(这个毛病至今还没有改造好)”,而他的简历又写着“1954年高中肄业到宁夏银川市贺兰县乡村插队务农”……从后来旁人披露的历史看,70年代末、80年代初张贤亮自述的因为“右派”帽子坐牢22年的经历大概率系伪造出来的,而张贤亮的第一次插队极可能是因为其年轻时调戏女青年,而他插队的也只是“农垦农场”而不是“劳改农场”。

  所以,作为伤痕小说的《灵与肉》在主线情节,完全是张贤亮为了诋毁毛泽东时代而编造出来的;而从“解放”之后的张贤亮包养过五个情妇的作风看,许灵均身上展现的真挚爱情,完全是张贤亮对他这样的知识分子的自我美化。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谢晋是一位功力深厚的导演,1976之前导演过《春苗》这样的革命题材电影;1976之后又导演过《牧马人》这类伤痕题材的电影。两类题材的电影在价值观上截然对立,但艺术感染力都很强,在两个对立阵营都属翘楚之作。(这说明知识分子只是一把刀,关键看刀把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查看余下6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9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9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