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什么要保Tiktok?

2024-03-12 422 0
作者: 风雨如歌 来源: 卢克文工作室

  1972年2月21日下午,教员和周总理以及一众国家高层,在中南海会见了两位来访的重量级人物——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

图片

  这一天起,让中美关系迎来了质变,改革开放的大幕也由此拉开。毫无疑问,尼克松访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世界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苏联开始遭到中美的围殴,是其冷战失败的关键。

  后来的数十年里,人们在津津乐道于尼克松访华之旅的同时,也常常疑惑于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尼克松?为什么是尼克松任内,能够把事情办成?

  关于这个问题,外界通常归因于70年代的“苏攻美守”的世界局势,以及深陷“越战”泥潭,两者都让美国压力山大,急需改善对华关系。

  这种说法正确,但只是正确了一部分。材料准备好了,也得厨子有好手艺才行,如果厨子的手艺不行,甚至连点火起锅都害怕的话,材料再好也是白费。

  而尼克松就是一位好厨子,他不怕点火起锅,不怕油溅到身上,这也正是教员所看重的。

  教员曾经半开玩笑地说道:“只有和‘极右派’才能搞好关系,因为由‘反共分子’来打开中美关系,美国人不会有顾虑。”

  是的,尼克松是极右。

  如果观察中国和美英法三个西方主要大国建交的时间,我们会发现,三国的极右翼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美正式建交虽然是在卡特任内,但最关键的一步却是尼克松迈出的;

  中英建交时间是1972年3月14日,时任英国首相希思,算是个半极右;

  中法建交时间是1964年1月27日,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也是个半极右。

  戴高乐是半极右这一点,显然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为在戴高乐的第一个任期内,法国进行了规模庞大的国有化运动,并大力改善工人待遇,这些显然和印象中的极右不相符。

  不过戴高乐确实是半极右,具体来说,他在经济领域吸收了部分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改良,但在其他领域则依然十分传统,比如在对待殖民地的问题上,戴高乐向来人狠话不多,动不动就让殖民地的革命者物理消失。

  而在社会管理问题上,他更是遵循基督教传统,比如大学里男女上课是要分开的,成了他后来被部分法国年轻人憎恨的原因之一。

  只是“戴高乐主义”的光芒,让后来者忽视了这一切。

  纵观中国和美英法建交的时间,右翼都是最重要的推动者,为什么是右翼而不是左翼呢?

  关键在于两者的来源。

  苏联刚成立时,由于其意识形态而遭到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围攻,处境在国际上十分孤立。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苏联对西方内部的左翼力量进行了大力支持。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