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凌英:上海解放我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上海解放时我只是一个初中学生。
解放区最吸引我的是那种民主的活泼的新氛围。
这种氛围是由解放区传过来的新鲜的革命歌曲和少数民族的舞蹈和秧歌舞、集体舞构成的。再加上解放区的文艺作品:小说《李有才板话》、故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歌剧《白毛女》、《刘胡兰》、《血泪仇》、......。
大约在1946年,上海的大学生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募寒衣运动的时候,作为校长我爸爸对他们表示了支持,我当时非常羡慕他们,很想跟他们去游行,但知道爸爸是不会答应的。
他们在运动中还组织了一场演出面向上海社会,我现在还记得有话剧《佳偶天成》、有西藏舞、有小调剧《王大娘补缸》,舞曲和小调直到现在我还记得。
当时我在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开学之后班主任李老师,动员我们全班同学订阅《新少年报》,她为我们带来每一期新出版的报纸,并且给我们讲解。他还介绍我们一些进步的小人书。我有一本叫《石榴花》的书,书里故事大意是:一个叫石榴花勇敢的小女孩。村长利用神鬼迷信,每天晚上让“白无常”和“黑无常“轮流的出现,来吓唬村民,让他们向村长交钱,石榴花团结了村里的小朋友,粉碎了村长的阴谋,保护了村民。这些儿童英雄主义的故事,很吸引了我。
到我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教语文的是我的叔叔顾用中,我回到上海,就听他讲只有新四军是抗日的。他讲语文使用的是商务印书馆的“活页文选”,黎锦熙的语法,还有夏丏尊的读本。在初一学期末的结业典礼上,作为语文老师,他奖给我一本小说《李有才板话》,当时就被同学抢着借去了。那时还有不少老师和同学往解放区跑,有的据说是到浙江四明山打游击去了。
在1948年,解放区的革命歌曲,不断地传到我们学校,有两首歌是我最喜欢的:《山那边呀好地方》,使我向往着那人人愉快劳动,安详生活的解放区;还有一首就是:《我们的队伍来了》,我唱这首歌就盼着上海赶快解放。还有一些民歌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等也都是我们喜欢的歌。我抄了一小本歌篇,偷偷藏在壁炉里。
上海解放,同学们油印、传唱的新歌就更多了:《你是灯塔》、《我们是民主青年》、《东方红》、《高楼万丈平地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淮海战役组歌》、《下台湾》、......。
各种民族舞、集体舞、秧歌舞、还有腰鼓,也都是我们青年喜欢的。
在我抗美援朝参军前,上海解放之后的所有游行,我都积极参加了。而且在1950年的暑假,军政大学招生,我也报名了。面试的时候,那位解放军,问我到了部队想要干什么?我说:想做一点文化方面的工作。他问我,军队不是打仗的吗?这一下把我问住了。那一次可惜,因为体检在上海第六医院,那里靠近江南造船厂,那时蒋介石的飞机,还在轰炸上海,家里不让我去体检,结果没有去成。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