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抓娃娃》:对富人阶层的道德化臆想


  一部非常拧巴的电影,一出非常扭曲的艺术表达。

  我相信很多人在观看完这部影片后都会有一种感受:如鲠在喉,但貌似说不出哪里有什么不对;能够被一个个包袱逗笑,但似乎无法代入共情片中的任何一个角色。

  原因很简单,电影的主题诉求始终徘徊游弋于一个“安全”又“正确”的创作空间内,但是历次涉及升华的部分却又无法解释这其中主创团队某种意欲“挣脱安全”、“摆脱正确”的欲望究竟告竣了没有,完成了没有,实现了没有。

图片

  正如很难去评价马成钢对马继业的教育其结果是否算得上成功,也同样很难评价马成钢对大儿子马大俊的“弃育”是否算得上失败。

  毕竟一个不学无术只需依靠父亲的几百万“建校费”就能留洋美国高校、回国后继续无所事事但轻松享受富庶家产、一辈子没文化处处错别字示人的游手好闲的混子,却能够坐拥父辈遗留的家财纵享丝滑人生——如果马大俊也算“失败”,那真是哐哐在抽亿万早出晚归为了碎银几两而辛苦半生的黎民百姓的脸。

图片

  所以领会了这一层,就不难明白这部电影极其拧巴、异常扭曲的点究竟在哪里。

  这是一个披着诉情中式父系家庭文化与传统道德伦理的外衣、实质为资本家谋求子女优秀成长以如愿接班自己万贯家财的故事。

  全片的主线核心是围绕马成钢“吃苦方能成才”的教育逻辑,这实际是对应契合了中华民族的某种传统美德以及一种群体性的心理慰藉(有财不如有才,身家不如学历,金钱不如知识),包括时下互联网愈发被90后/00后们吐槽的长辈一代“没苦硬吃”“对享受生活怀有负罪感”的传统东方家庭人伦写照——吃苦总是对的,哪怕可以不用吃苦也必须“自找苦吃”。

  这仿佛是我们文化根基里的“政治正确”,也就是前文所述的电影创作的“安全空间”。

  影片最后马成钢怒吼的那句“你以为是我们操控你吗?你也操控了我们!”正是台词化的主题注脚。

图片

  为此刻画(说是刻画,莫不说是一种“靠拢”),电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即「剧情严重不合理」。

  除了占据电影大量篇幅的富人装穷情节,马继业高考后看似“剑走偏锋”的非主流的“走体育路”的设定,在影片里的策划也是不符合现实的。

  真实的境况是,即便富人阶层的子女不爱从商而热爱体育,富人也有能力为孩子科学遴选最容易出成绩的项目(通常是冷门项目)、匹配领域内最塔尖的教练员/营养师/装备/媒体营销队伍、最终制造出一颗又一颗如夜明珠般精致优雅又全方位优秀的「谷爱凌」们。

  “一代涉政,二代经商,三代从艺”,这是太多谷爱凌们、曲婉婷们、四字男孩们的家族兴旺密码。

查看余下7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