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乡镇高中班主任眼中的教育问题
我在一所乡镇的高中当了两年的班主任。7月初的延中事件发生后,我感触良多,想谈谈自己对延中事件,以及对教育行业的一些看法。
对延中事件的看法
关于延中事件,7月8号已经出来通告,可以看到,现在只是撤销了年级组长和德育主任的现任职务、停止其教学工作。其实7、8月份基本上学校进入了暑假,停止教学工作,在我看来是非常模棱两可的,而且在管理岗上的人物,可能会过了暑假后,撤销行政岗位,但还是继续在这个学校做普通教师。当然如果是一个普通教师遇到类似的情况,那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职业生涯可能就完全断送了。另外,大家也需要注意一些新闻报道,它的标题就将事件往下压了一层,直接把行政管理岗人员等同于普通教师,这其实是有些大事化小的意思。
年轻教师的困境
下边说说我们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共有教职工260多名(含初高中),学校的基本架构是书记——校长——副校长(高中三个,分管不同的工作)——主任(分为德育主任、教务处主任及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校办主任等)——年级组及质管组——普通教师。高中的班级一共有35个,高中生的总量是1500-1600人,这些数字每年都会有变动。
教师有编制和非编制的区别,非编制有各种各样的叫法,如合同制、备案制、年金制,等等。非编制教师虽然声称与在编教师是相同岗位、相同待遇,但其实就是学校的临时工,在养老金的缴纳页面明确标注了“临时工”字样。但是,即便在编基层教师境遇也并不理想。一线年轻教师面临的困境有:
一、工作压力很大。我因为之前有过工作经验(非学校工作),就直接担任了班主任并带两个班的语文课。我每周有17节课,每天3节课以上,2个班的作业处理要花二三个小时,再加上备课的时间,要想认真完成各项工作,每天需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另外,年轻教师一般会带成绩较差的班级,在期中、期末大会上也会面临着较大的成绩压力。
二、行政工作繁琐。学校的领导层给年轻教师压下来的任务繁多,此外,还有各式各样形式化的培训及各种会议。年轻教师进入学校之后,基本上得不到有用的培训。培训非常多,但大部分是形式化的——一群不上课的专家教一群上课的教师如何上课——这些培训反而让年轻教师苦不堪言。年轻教师没有办法把所有精力放在备课和作业批改等工作上。很多学校,特别是像我们这种乡镇中学,领导层会明里暗里提及行政大于教学。有时,领导层甚至会直接要求年轻教师放下备课工作,先去完成行政类文书工作。
三、强制化规训。年轻教师最经常的抱怨就是“学校管教师就像管学生一样”,不但学生面临层层的管制,教师也会面临层层的管制。学校设有教师发展中心,它的职责就是管年轻教师。中心设立的目标据称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知识储备等,但在实际操作中,成为了强制年轻教师的“大本营”,阅读有KPI、读后感有KPI、论文也有KPI,用各种KPI管制年轻教师。另外,年级组和质管组也会对年轻班主任采取强制化的管理措施。如延中事件所展现出来的,班主任已经同意了学生的要求,但德育主任和年级组长会强制性地进入班级管理。年轻班主任一般会在学校的各种会议上不断被规训“不可以护犊子”,也就是在学生犯错时,年级组和质管组可以绕开班主任直接处理。
以上是年轻教师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面临的一些困境。特别是班主任,会更多体会到体制内官僚化的作风。比如一些班级管理或行政类的工作,完全成了“狗屁工作”,一种在纸上打勾的工作,这类的书面工作一旦完成就取代了现实而成为真实,至于真实情况如何,倒是没有人真正在意。
学生的情况
高中是住宿的,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21:30下晚自习,22:00有熄灯铃,要求熄灯,22:00-23:00之间会有值班教师(高一至高三年级的班主任轮值)巡查,要求学生安静下来休息。学生宿舍是8人一间,4个上下铺。女生宿舍的条件好点,一间宿舍里有两个较小的洗澡间,但要在半个小时内让8个女生完成洗漱,压根就不可能。男生宿舍条件稍差一点,有卫生间但没有洗澡间,每个楼层有一个公用的洗澡间,大概有十几个淋浴喷头。就算是男生洗漱较快,但在半个小时内,基本上也无法完成洗漱。另外,高中学生一般处在青春期,正在长身体,晚自习后都比较饿,他们回到宿舍后会吃个泡面或吃点零食,然后再去洗漱,所以学生很难在22:00就安静下来。另外,宿舍的淋浴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很多时候,特别是冬天没有太阳或者阴雨天气的时候,几乎没有热水,女孩子洗头可能都要用冷水。因此,很多的家长会在学校的周边帮学生租房子。像我们班级里,会有2-3个女孩子一起合租,家长轮流过来陪读的情况。在外面租房,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另一方面也跟住宿环境不太好有关。我接触过一份学校向上汇报的一份材料,其中显示2020年学校工程投入了5800万,新建了一幢教学楼和一栋宿舍楼,后期又投入了400多万进行改造。但整个学校的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落后的。再比如学生在教学楼内喝的开水,热水器上面显示的是100度,但它真实的温度也就30-40度,冬天学生也只能喝这种“开水”。之所以把水温设置得较低,据说是因为之前出现过学生被开水烫伤的事件,为了避免出事,就干脆将水温设置到不能烫伤的温度。这就是典型的“一刀切”式的处理方式。
学校后勤包括保安和食堂。食堂是外包出去的,学校会有一个主任负责对接工作。保安其实也是第三方的。对于学生来说,食堂的价格还是偏高的。之前实行的是快餐制,就是学生只有这一种选择,每份快餐15元。之后,开始实行选餐制,菜品多样化了,学生可以自己去选择吃什么菜,但价格偏贵,比如两个素菜加一个荤菜基本要15元,如果都是素菜,也要12元。学生每周的生活费在230-250元左右。
除了住宿环境不理想、食堂伙食偏贵等情况,高中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学业压力过大。学生普遍面临着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学习。学生每天学习时间是6:30—21:30,中间只有午饭和晚饭各半小时的休息时间。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只要现行高考制度仍然存在,就不可能得到改善。
关于“双减”
对于高中来说,“双减”政策效力不大,唯一的改变是高一、高二不再会在周六补课,学生有了双休。但高三不受影响,依然是要2-3周才有一天的休息日。其实,在现行高考体制下讲“双减”,其实是掩耳盗铃,明知道有中考、有高考,有淘汰率,头顶上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却让大家尽量“快乐”起来,这可能吗?
现在提倡小学“快乐式教育”,小学是挺快乐的,但也是很畸形的。表面上不公布成绩、不排名、不补课,但暗地里家长依然在“鸡娃”,偷摸地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初中就是“悲惨式教育”,因为有中考,有50%左右的分流率。很多孩子在初中阶段会有很大的落差,很难适应,导致了很多的心理问题。高中其实一直都是“地狱式教育”,学生会直接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乃至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等,口头上的“不要管成绩,对得起自己”这类安慰压根不管用。学生很清楚地感受到了各方面的压力。对于高中生,“双减”只能减表面,但心理的压力却是一直有增无减。
关于“抑郁症”
近些年来,学生的抑郁心理是越来越多出现的。我带的班级,47个学生里面有确诊抑郁症状的就有3个学生。其他班级也基本如此,或者高于这个比例。学生抑郁症状其实跟社会、家庭及学校都有关系,但现在很多时候,家、校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指责的情况而非相互合作的情况。另外,很多家长和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甚至会起到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家长或者教师会指出“其他人为什么没事”,这类语言会让学生形成自我指责,久而久之,他们便更不想与其他人沟通。马克·费舍在《资本主义现实主义》中提出应该将抑郁症政治化这点,我比较赞同(书中的很多观点有待商榷,在把握社会整体时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在观察或调节微观事件时却是有效的)。我个人会将导致学生压抑的情况社会化,告诉他们不仅仅是他们如此,也会告诉他们这不是他们的错。
关于“校园欺凌”
大概是因为所处地区经济较好,目前还没有切实经历过“校园欺凌”事件,但不得不说的是教师在其中确实有作用。有些事件的始作俑者可能是教师,比如教师若一直对于班级里的某个学生持有成见,甚至进行恶意的批评,那么会在学生中间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让学生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教师。当然,如果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欺凌事件,也不会造成大的悲剧,这就跟体制下的“不作为”有一定的关系了。当然,有些欺凌事件是发生在校外的,这就跟整个社会的监管出现“真空地带”有关了。社会的道德滑坡、社会风气的暴戾等等都会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