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西方大佬去世,让人想起一位东方大佬
舆论界,美国副总统万斯被调侃为“有毒”。因为他嘴巴毒,做事风格也激进。前几天出访意大利,又尝试着扯下几块欧洲的遮羞布。他此次意大利之行,之所以会成为舆论界焦点,并非是因为国事访问,而是见了一位大佬。
4月20日复活节当天,万斯从意大利跨国到梵蒂冈,去会见了教皇方济各。就这件事本身而言,非常乏味。因为整个会见过程只持续了几分钟,刚好够摆造型拍照。
随后万斯的车子又返回意大利。从意大利跨国去梵蒂冈,会见教皇,再从梵蒂冈返回意大利,万斯一共用了17分钟。对,你没看错,两次跨国,再加上和教皇见面,一共就这么点时间。按照普通人的概念,上个街都不太够吧。
为什么这么快?那是因为梵蒂冈虽然是一个国家,但却全世界最小的,全部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连弹丸之地都算不上。
梵蒂冈虽小,影响却很大。它是世界基督徒的核心枢纽。当今地球村,基督徒有14亿多。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梵蒂冈的影响力不输西方大国。在西方世界,教皇方济各是名副其实的大佬。
万斯和方济各的会面其实挺尴尬的。因为方济各不认可特朗普的保守主张,自然也不认可万斯。但这次会面之所以引发舆论风波,是因为万斯离开不久,教皇方济各就死了。舆论调侃,这是万斯“有毒”的另一个证据。
在基督世界,大家表面上都玩自由民主博爱那一套,政治体系也是三权分立多党博弈,然而梵蒂冈是唯一的例外。在梵蒂冈,教皇欧洲国家中唯一奉行政教合一,将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力集于一身的最高元首。教皇一旦产生,便终身执政,除非是他自己自愿退休,否则不可罢免。
和过去的教皇相比,方济各有以下几个特点:
方济各的特点1,首位来自拉丁美洲的教皇,打破欧洲对教皇千百年的垄断。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教皇选举大致要经过五个步骤:
1、选举开始前的两次布道,内容是当前教会的状态,以及新任教皇应该具有的特质。类似于选举演说。
2、肃清场地。紧邻圣彼得大教堂的西斯汀小堂,是选举教皇的场地,具有选举资格的枢机主教将在那里宣誓。现场除了选举人,还有负责翻译的神父、两名医生、以及服务员。所有人都不允许与外界沟通,不能接受采访,或者与外界通讯。在2013年的选举中,梵蒂冈的无线网络、包括WIFI信号被全部封锁,并安装了无线电干扰装置。
3、投票。选举人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就能够当选新一任教皇。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接下来继续投。
4、特色的烟。每一轮投票后,西斯汀小堂的烟囱都会冒烟,向圣彼得广场的人群宣布结果。如果是黑色,代表这一轮投票没有选出教皇;如果是白色,则意味着新任教皇已经选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