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央企员工写给司马南:关于对政府采购改革的建议
司马南先生:您好!
我是一名央企员工,我在政府招投标领域已经摸爬滚打了十余年。同时我也耳濡目染了一些政府采购领域的腐败现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招标领域的腐败乱象绝对超乎您的想象。
基本上项目在发布的时候,就已经基本上确定中标人了,而且是毫无例外。(如果有的话,业主单位也可以采用流标形式重新招标)
我也曾想过给上面写信,一方面是担心自己的能量太小,无法撼动这个利益链条;另一方面,我已经在这个岗位上面干了十几年了,上有老下有小,确实是也担心被打击报复。
您是改革领域的勇士,而且你也不在这个利益链条上,希望能借您的平台发生,呼吁一下!
即便最后没有产生什么波澜,也为我自己的良心得到一丝丝的慰藉。
感谢!
佚 名
2024年7月18日
关于对政府采购改革的建议
我是一名央企员工,在招投标领域的工作经验已经超过年,参加了大大小小上百个的招投标活动。这十多年里,我目睹了太多太多的政府采购乱象,对于这些乱象,我的内心其实是十分抗拒的。但是碍于投标工作是我赖以糊口的饭碗,我不能也不敢公开向上级反映此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良心上的不安一次又一次的捶打着我,于是我想到了给您写信的方式,毕竟您是拥有将近万粉丝的大,招投标也不是您的工作,借助您的平台发声,一定会收到比我自己单独发声更加显著的成效。
言归正传,现如今的政府采购领域存在诸多的乱象,也是腐败滋生的温床。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项目立项过程不透明
有些项目从可研开始就全部交由业主指定的设计院设计,但是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业主会通过设计院有针对性的往设计方案里面加料(比如加参数,加条件),目的是能让领导的关系户中标。而在项目还没立项前,其他潜在竞争者对这些设计参数是无从得知的,所以在项目的设计阶段,竞争就已经是一边倒的结果,只有跟业主领导有比较铁关系的承包商,才有资格参与到这其中。
二、招投标流程其实就是在走过场
因为从一开始,项目业主就已经把项目需求,实施单位,项目预算等等一切都安排好了,所以在招标信息公布的那一刹那,一切就已经尘埃落定,评标过程只是走个过场,专家过来随便打个分,然后签字领专家费走人。所以招标文件拿到以后,我们业内人士只需要看一眼就知道这个标是不是有问题,有没有被控标。时间长了,大家都不愿意去投标了,导致很多标没办法凑齐人数(一般要至少家单位参与才算招标有效,否则就会流标,要重新再招标),还需要故意拉个公司过来做所谓的陪标。这不但严重损害了投标的公平性原则,还变相抬高了项目的成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目前挂网的招标项目,都是已经内定中标单位的,甚至可以说:不内定好中标单位都不好意思挂网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