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棺定论,琼瑶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
琼瑶去世了,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热浪,不知道现在的网络世界中到底是什么样的群体能够占据主流,但是我还是有点奇怪,如果是五六十岁的网友很多的话,为什么前天童祥苓的去世在网络上波澜不惊,而琼瑶去世却热搜连连,要是说伴随着生命的成长,那么童祥苓和琼瑶都可谓是伴随着五六十岁生命成长的重要人物,只不过,这两个人虽然仅仅相差三岁,但是在中国人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记却截然相反,童祥苓给人留下的是一种革命意识,而琼瑶给人留下的是一种告别革命的意识。
我没有做过认真的统计,在所谓的流行的世界中,到底有多少五六十岁的人是一本琼瑶的书都没有读过的,但是我知道的是,在八十年代如果说自己没有读过琼瑶的书,一度似乎是很丢人的事情。仿佛如果不看琼瑶的书那就是将被社会淘汰的人,尤其是少女们会觉得你没有情趣,因为那时是男女之间交往的一个热络话题,所以,有的人甚至拿出了硬啃教科书的劲头去啃琼瑶的书,只是希望融入那个流行文化席卷而来的时代,只不过,随着所谓的流行文化而来的,是严肃的历史不断的被解构,仅仅几十年的时间,似乎整个群体就彻底的丧失了真实记忆,而被一些看上去挺美的东西掩盖了曾经千疮百孔的中国近代史。
如果要问琼瑶给今天的中国留下了什么?我认为,今天中国一大部分对于民国时期的那些“美好回忆”主要就是琼瑶赐予的,在她的笔下,民国时期的中国,那都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存在,男的俊俏女的亮丽,风花雪月郎情妾意,十里洋场清明盛世,比起童话世界也不遑多让,简直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惬意的时代,这样的记忆塑造,是相当成功的,以至于就连一众官媒,时不时的也怀念起民国时代来了。
就如下图这种认识,在中国从20岁到70岁的人群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让如此之多的中国人有这样的认识,琼瑶的小说可谓是功不可没。
琼瑶留给当下时代的一个是“美好的民国记忆”,另一个,就是当下网络热门人设“小仙女”的雏形,纵观琼瑶的小说,女子都是一副从我恋爱我有理到我是女的我有理的存在,所以才会在今天的网络中留下一个著名的梗,“虽然你失去了一条腿,可是我失去了爱情啊”,只是这种梗并非是一些人想象中的笑话,而是有相当多的人作为自己三观的指导性存在。
琼瑶的小说中,类似的逻辑多次出现,还有很多类似表述,我至少看到过三部电视剧中有这样的类似的台词截图,而这种表述,完全是严肃的并非批判和讽刺的,是一种肯定性价值观的传播。而当今社会,具有这种价值观的人多不胜数,且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