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评琼瑶的“翩然”


  由于复杂的历史因素,小时代早已结束,大时代却迟迟无法开启,人们既无法退回小时代,又不能进入大时代,所以仿徨失措,不知所以。

  作者|郭松民

  01

  看到琼瑶“翩然”离去的消息,心里居然有了几分怅然。

  尽管作为一个读者,我从未真正喜欢过琼瑶,但同时也深知,琼瑶的离去,不仅标志一个早已终结的时代的最后终结,也标志着某种社会性的苦闷,已臻于极致。

图片

  琼瑶,是一位大时代转向小时代的标志性人物。

  小时代不是琼瑶开启的,却是被她所标注的,于是,她就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根据相关资料,琼瑶小说最早于1981年进入大陆‌,当时她的作品《人在天涯》发表在《海峡》文学杂志的创刊号上。‌‌

  此后,琼瑶作品在大陆迅速流行,尤其是在1986年,据《文学报》统计,广州地区有70%的学生读过琼瑶的小说。她的作品以所谓“超凡脱俗、空灵梦幻”的女主角形象,成为无数女性读者自我幻想的对象。

  琼瑶小说在大陆流行,原因当然不仅仅是作品的“文学价值”,而是和时代有关。

  那么,八十年代,中国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时代呢?

  就在几年前,一场彻底的平等主义革命,以相当惨烈的方式收场。这意味着,自五四运动以来,一浪高过一浪的中国革命,终于画上了休止符。

  大时代结束了,小时代开启了。琼瑶小说,几乎是在小时代开启的同时,进入大陆,并受到追捧。

图片

  刚刚离开大时代的人们,心理上出现了某种失重、悬浮感,总是想抓住点什么。琼瑶小说用一种“纯粹的”、狗血的爱情故事,填补了这一空白。

  从本质上说,这是用虚无的方式提供了“意义”,这种“意义”当然并无意义,但却使小时代变得“充实”起来。

图片

  实际上,琼瑶是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创作的,如果她的作品在那时就进入大陆,会受到追捧吗?

  很可能不会。

  五六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喜欢的是《青春之歌》《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梦想的是“战火中的青春”,如果变成了“恋爱脑”,会被人瞧不起。

  02

  琼瑶现象,其实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七八十年代,世界范围内一个相当强势的潮流的一部分。

  在美国,经历了六十年代的反战运动、女权运动、性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等等的洗礼,人心思定,社会趋于保守化。

  作为对这种社会心理的一种回应,好莱坞拍出《爱情故事》这样的电影,差不多同一时期,日本拍出了《生死恋》。

图片

  这些电影,都相当琼瑶,相当狗血,均以女主角意外身亡告终,但在中国上映后,都引起了观影热潮,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查看余下4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4条)

1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