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与国运——和青年谈谈文学教育系列二

2022-05-31
作者: 颂明 来源: 红歌会网

  笔者作文,最欢迎批评。一见到批评帖便喜不自禁。批吾者即吾师,亦吾友。

  昨日就收到了一则有价值的批评:

  “文学关乎时代风气,国运兴衰?你是把文学的作用夸大了吧?文学毕竟不是政治,文学是认识生活反映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的,有时也与政治有关,会被政治利用,但文学毕竟还是文学对不对?它还有它本身的独立性和价值存在对不对?这又牵涉到评判作品的标准问题了。拿红楼梦举例,说它是什么的都有,这才是正常现象,因为描写生活的合格的文学作品,有时就像是生活一样复杂的,实际上是超越政治的,政治毕竟只是一时一地的,没有文学的生命力强大,这也正是古今中外文学家的名气和影响力要大于政治家的原因之所在。仅供参考。”

  非常感谢这位网友送来了一个新的讨论话题:文风与国运。

  这里的文风是指文学的利益倾向性,国运则指具体时代政治的利益属性。

  中国的文学教育始终认为两者是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妇孺皆知的词汇“亡国之音”,与“靡靡之音”同义,出自《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

  《乐记》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美学著作,其中对音乐(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做了详尽的论述。基本思想就是:不好的文学会使政治慵懒,人心涣散。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政治。那为什么会有“政治毕竟只是一时一地的”说法呢?

  那是因为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阶级分化以来,政治就总是为“统治者”利益服务的而不是真正为了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于是就出现了政治随着朝代的更迭而变化的情景。诚如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所咏:“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事实上,文学与政治始终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那为什么会有“文学是永恒的”说法呢?那是因为除了为“统治者”服务的文学之外,还有一种始终关照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生存状态及其根本利益的文学存在,而这种文学才是超越时代或地域政治的局限而成为人类文化的主流。我们把这种关照最广大人民群众生存状态及其根本利益的文学称之为“具有人民性的文学”。无论古今中外,只有真正具有人民性的文学才会经久不衰。

  作家也是人。是人就有价值观,就有其利益的属性。而且,人的社会地位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人的价值观及其利益属性会随着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境遇下会写出不同利益属性的作品;唯有人民性的作品才会不朽。假如一个作家能够始终如一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创作,那他就是真正的“圣人”了。用现在的语汇说,就是“人民作家”。否定作家及其作品的利益属性,无异于拔着自己头发想脱离地球。

  评论作家及作品的依据是什么?首先就是“人民性”的标准。“真善美”就是人民性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决不能脱离人民性来谈真善美。政治亦然。任何为着个人或小集团利益的政治或文化,最终都是走不远的。

  我的批评者提到了《红楼梦》,那就以《红楼梦》为例。《红楼梦》是一部集传统文化之大成,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不朽经典;不但艺术性极高,而且是“很政治”的。它入木三分地剖析了封建政治腐败的病根子——社会财富极度地两极分化:“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与之相对应的是“英莲”的悲惨命运,像牲畜一样被卖来卖去,以及处于不同“地位”中的买家相争而上演的一出社会悲剧。《红楼梦》全景式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不同层次人的生存状态,作品所蕴含的鲜明的“人民性”才是决定其经典价值的根本。

  小结:

  文风与国运密切相关。

  文风是指文学的利益倾向性,国运则指具体时代政治的利益属性。

  人民性是衡量作家及其作品最根本的标准。

  关照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生存状态及其根本利益的作品才是人类文化的主流。

  任何为着个人或小集团利益的政治或文化,都不会持久的。

  2022年5月31日星期二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