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浪费现象六面观
1、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食品袋的浪费
自古以来人们上街买菜的传统行为习惯是自带菜蓝子。似自80年代中期,菜蓝子便被塑料袋子迅速普遍地取代。这看似给百姓带来的是更方便,实则是运用了人的惰性与无知,经济利益类型的开发使然。几乎是一次性使用价值的塑料袋子,一至少现时代不属于回收范围,造成它是最广泛的垃圾,二造成最大最深远的环境污染。由于成为现代性标志的生活用品,其生产量无疑是巨大的,那么资源的浪费也是巨大的,因为它是生活用品但不是必需品。
塑料袋子与菜蓝子哪个更环保,更人文化?
很久以前我们上街进餐馆使用的是消毒法反复使用的茶杯、筷子。一次性筷子、纸杯的出现貌似为了公共卫生,减少传染病途径,似乎更卫生,保险,原来不卫生,不保险。但原来“不卫生”的时代人类多病吗还是“更卫生”的现时代多病?不可否认是现时代多病了。可见一次性的好处是何等次要;可见一次性纸杯、一次性筷子创意生产实则是为了赚钱长久化。而消毒法反复使用茶杯、筷子,其使用价值也达到了物尽其用节能的极大化。
一次性纸杯、一次性筷子尤其在餐馆、小吃店浪费也是巨大的,想想一次性筷子全国要急速长久消耗多少木料或竹子?同样也不在费旧回收范围。想想真是罪过!如果全人类餐馆都是如此,那将是多么大的消耗?反之则节省、保护多大面积的林木?森林对人类特殊的重要性,可用息息相关来形容。人类的自私短见是在自作孽。
2、楼房建设的浪费
曾何时,整个中国从城市到乡村,从省、市、县级到镇,掀起了房地产狂飙。就是一些村一级“能人”也看到眼前仅仅是眼前的商机,多种经营中跟风赶时髦又搞起了房地产,企图发一笔个人横财。例如有这样一个人,他是村支书,省劳模,北京奥运会火矩传递者,开办有玉米面条加工厂、农场、泳馆、花卉场等项目,并建有两栋房地产商品房,但买房入住者不足10%。后加工厂亏损,转办老年公寓,以此为名非法集资六千万元上下,又走正规程序贷款三百万元起两栋公租楼房,但功败垂成烂尾。因欠众多老人积资到期款、欠乡亲农户土地年租费及贷款,在民愤压力下,只好将此劳模抓捕入狱,目前在服刑。
在房地产热潮下,一些个人也贷款修他个两处以上的楼房,“狡兔有三窟”,然后出租或转手倒卖做做房地产生意,或一人一家拼打拥有两处以上的私人住宅楼房,亦形成一种资源的浪费。
处处森林般的楼房建筑是必须的吗?非也!既非必须,何以故?资本短视自私逐利性。其市场盲目性使它供需失衡错位。它如超市货架上的商品销售有着随机性,只不过后来一些老板搞聪明了,个别性有计划地来个先付款后修建。大量烂尾楼、空置楼、鬼城从省、市、县、镇、村屡见不鲜。到后来就是千方百计忽悠也卖不完,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性人力、财力的浪费,真是作孽!一方面楼房过剩如货架上的商品积压,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人无房住。性质决定了又不可能降价或赠送无房的平民百姓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