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和价值的对立和统一:从GDP为什么要重复计算说起

2023-07-17 686 1
作者: 叶风尘 来源: 红歌会网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理论,而剩余价值理论的难点在于价值转形,也就是剩余价值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的规律。100年前,鲍利凯维茨建立了价值转形的数学模型,这个模型有个结论:总价格不等于总价值。

  该结论违背了价值转形的原则。马克思提出价值转形的两大基本条件:总价格等于总价值,总利润等于总剩余价值。这个问题困扰了经济学界100年,始终无解。它被怀疑论者用来质疑价值转形,被反对者用来攻击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总价格和总价值是否真的相等呢?

  鲍利凯维茨的证明在数学逻辑上没有问题,整个社会的总价格就是高于总价值的。在劳动价值论中,价值的定义是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假设这个世界每一件产品,都是由其中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定价的,最终人们会发现,这个世界所有最终商品的价格的总和,一定高于这些最终商品中所包含的具体劳动时间的总和。看看GDP的计算规则,就会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GDP源于国民总收入,当年美国政府想要了解真实的国民总收入,凯恩斯接下这个课题,得出一个结论:国民总收入=投资+消费。该结论和马克思的重大发现:劳动价值=剩余价值+劳动力价值,如出一辙。国民总收入后来演化成了国民生产总值,一般只统计国内生产总值(GDP),补充了一项净出口,变成:GDP=投资+消费+净出口,成了广为人知的三驾马车。

  从价格角度,GDP是生产资料的价格和生活资料的价格之和;从价值的角度,GDP是生产资料的劳动时间和生活资料的劳动时间之和。生活资料的价格中,肯定要包含生产资料的价格;生活资料的劳动时间中,肯定要包括生产资料的劳动时间。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的概念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的概念本质一致,都存在重复计算的部分,这是计算规则决定的。如果用价值代表GDP,此时的GDP,由于存在重复计算,所以要大于实际的价值(指实际发生的劳动时间)。经过重复计算的价值,是这个世界真实发生的价格,所以总价格大于总价值。

  有人说这个算法不对,GDP就是统计各行各业的增加值,不存在重复计算。查看一下文献中的定义:GDP必须按照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进入。什么是最终产品呢?就是这个产品不可再加工,而是可以直接消费或者使用。设备算不算最终产品?当然算,因为设备是可以直接使用的。

  各行各业的最终产品的制造商,用了设备厂家的设备后,设备的价值就转化到制造商的最终产品中去了,但是设备厂家所生产的设备,依然是独立的最终产品。这样,GDP中的设备既包含作为最终产品的设备的价值,也包含那部分转移到其它最终产品中去的设备的价值,所以GDP是价值的重复计算。

查看余下5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资本主义认GDP之寡,社会主义认基尼系数之不均。使用价值即使用功效,交换价值即交换价格,劳动价值即总价额/总人数即劳动生产率。分母总人数反映劳动价值的社会创造即各尽所能,分配应实行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私有制即(少数人)有(以资本(所占据的资源、资金、权力、市场、路径、规则等)的所有权占有劳动剩余价值分配权)制(分配机制)。生产资料公有制=凡经营都将留存的劳动剩余价值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生产资料配置给从业者以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联系并承担社会退休者劳动剩余价值以退休金公允现值回报的退休金税构成来源的分配机制。
劳动分配机制公有制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5/267894.html
劳动剩余价值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0353.html
共同富裕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2106/271239.html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