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夫:“美日安保”史上最大升级,确保对中国形成足够威慑
2024年3月30日,美国著名时事评论员Ksliu发来美国之音文章《美日安保史上最大升级 专家:确保对中国形成足够威慑》。据《金融时报》3月25日报道,为应对北京带来的挑战,美日同盟将展开64年以来最大的升级。专家认为,美日同盟升级合作提高威慑力,可防止中国误判情势而犯台,也为同盟关系带来更高程度的制度化与不可逆性。
文章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防止北京以为可以战胜而对台动武
《金融时报》刊文透露,日本首相岸田文雄4月份访问华盛顿期间,将和美国总统拜登就大幅更新《日美安保条约》公布具体计划,其中包括宣布重组驻日美军司令部,以加强两国间的作战规划与演习事宜,这将构成美日自1960年缔约结盟以来,两国安全关系最大规模的升级。
报道说,美日两国认为,美军和日本自卫队需要有更“无缝”的合作及规划,以应对台海可能发生的冲突与危机。
对此,华盛顿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研究员长尾贤(Satoru Nagao)认为,中国的军事力量快速增加,虽然依照美日台的各种战略模拟可推断目前中国若以武力犯台依然无法获胜,但考虑到过去十年来中国军事开支增加了6成以上,美国仅增加2.7%,日本增加18%,台湾仅增加了14%,北京很有可能因误判而贸然侵略台湾。
他对美国之音说:“如果中国误判局势而认为自己能够获胜,相当有可能攻击台湾,所以日本、美国和台湾必须阻止中国自认能够获胜的想法,那就需要足够的威慑力。”
长尾贤表示,台湾是美国对抗中国的王牌,因为从台湾可以牵制中国的沿海城市;对日本来说,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对中国来说,侵略台湾势必要面对驻日美军。所以若台海爆发战争,日美都别无选择,要并肩应战。随着中国的军事力量和侵略意图日益增长,日美必须确保更加充实的合作计划。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学者王彦麟在接受美国之音的采访时表示,多数人的观念停留在“北京在特定时间点决定实现统一并大举入侵台湾,美国在日本的协助下介入战事”;而在遭遇危机时必须在各自的行政架构内依序进行“监视侦察、确认事态、为事态定调、采取因应手段”等流程,最终才进入共同采取行动的阶段。他认为,以现况观之,更大的风险源于不可测的冲突或误判引发的情势升级,过去较为松散的指挥架构已不足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台海局势。
王彦麟说:“为对中国形成更大的吓阻能力,美日有必要在更早的阶段就把决策流程相互结合,降低采取应对行动时的沟通成本,以避免无谓的资源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