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找回列宁主义”兼议解放思想(二)
摘要: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关键是社会主义大国的典范作用。经济市场化、自由化既削弱了敌人,也在蚕食国家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政治基础。稳健的做法是,明确自己的意识形态,清楚地了解并告诉人民,我们想做什么,正在做什么。
读“找回列宁主义”兼议解放思想
——历史与政治(二)
前文谈到,姚中秋(秋风)教授提出“找回列宁主义”,这是一个颇有意味的说法。考虑到马列主义被确立为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用“找回”这样的表达是不寻常的。接下来,作者合理地强调列宁主义已被实践所证实【1】,这样的论说风格是我熟悉并赞赏的,但也许因为稀缺,它也引发一些联想。
一方面,尽管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理论界似乎并不习惯将此用于审视左翼经典,后者实际上被视为不可触碰但可回避的“特权”真理。我们需要鼓励并推动以科学精神进行学术和思想研究,由此可避免两个极端:要么在教条主义框框里兜圈子,要么沉溺于经验主义和特殊主义叙述。这两方面本质上都是反理论、反理性的,前者主要表现为虚假的理性,在其一般性上,可以推展至整个启蒙理性。例如,启蒙的右翼——自由主义,尽管它具有多种论证方式,演进主义、唯理论、唯制度论、唯意志主义等等,但近观结果,不过是沦为新教条乃至最野蛮的教条。如我们新近看到的,以民主旗号策动曾经的战友和同胞的兄弟民族自相残杀。即使站在民主政治立场上这场战争也是没有胜算、毫无意义的,它表现得更像是猎物到手前的生物性。故我们不能不将此视为历史终结的明确警示。
另一方面,由于列宁早逝以及众所周知的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对于列宁思想的各自表述,所谓的被实践检验过的列宁主义极大程度上可以称为斯大林思想。这里需要强调,我们所看到的政治实践必定也是思想的实践,而这样的与实践紧密相关的思想与之前的理论文本——即使实践者口头上也认可乃至大肆宣扬——可能存在很大的距离。这涉及到理论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解读者的主观意图。有时,一套理论甚至可能被构造成既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以至于能够被任意解读。因此,按照中国古老的智慧,我们应以其行断其言。
从古老智慧已成为常识的角度看,包括东方在内的学术和思想界已明显陷入理论权威崇拜以及西方诋毁斯大林舆论运动的双重陷阱。前者可以通过弘扬科学理性加以克服,对于后者我认为需要唤起左翼人的羞耻心。在人类历史上,从没有像过去和现在这样如此无视事实,低估甚至否定改变人类历史的伟大缔造者。尤其值得注意,斯大林创造性地提出并成功领导构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历史性成就源于对理论教条的突破。毛泽东同样通过反对教条主义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重要的是,这两大政治实践都被证明具有普遍意义,因而也应获得理论价值。然而理论界始终陷于教条主义与特殊主义、经验主义的两极摇摆,拒绝或逃避从宝贵的历史经验提炼符合实际也更具普遍意义的思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