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滨:关于智能无人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几点初步设想
一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那就是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和军事斗争的形式如何变化,人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和根本的因素。武器装备很重要,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战略,努力改善武器装备。但是,任何武器装备都是人研制、操作、维护和使用的。战争是以命相搏,而且大规模组织起来的武装团体的以命相搏,是人类智力、体力、物力等各种力量的终极较量。没有高度的阶级觉悟和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铁的纪律是无法建成一支战胜一切剥削阶级军队的新型无产阶级人民军队的,没有彻底动员最广泛的人民群众的力量,施行人民战争是无法实现无产阶级军事纲领,完成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只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在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领导下组织起来的人民和他的子弟兵才是一切胜利的基础和依靠——“兵民乃胜利之本”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战争的具体组织形式、表现样式会随着时代而不断发展,但必须坚持人民战争的指导思想和战略。当年老区人民组织担架队、支前民工是人民战争的一种具体表现,现在和将来产业工人尤其是熟练工人参与武器装备的维护乃至技术器材(如无人机、无人艇、通讯器材等等)的直接操作乃至社会主义全民或集体企业的产业工人和人民战士在一人身上兼而有之,同样也是人民战争的具体表现。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武装起来的庄稼汉、以及从他们中成长起来的地道战能手、“地雷大王”是人民战争的一种具体表现,现在和将来,千千万万有革命觉悟、组织起来的科研工程人员、无线电爱好者、航模(无人机、无人舰艇、无人车辆等)飞手(后台操作员)、电脑高手、射击爱好者等等同样会在人民战争中大显身手。把技战术尖子的数据通过外骨骼机器人保存下来,并与不同体型、年龄的人匹配,就可以使得那些没有经过多少训练的人(民兵和地方部队的人)在具备基础的体能和技能的基础上迅速地提高技战术水平,从而快速补充兵员。这同样是人民战争的一种表现。
从军队的组成来说,民兵——地方部队(包括武警和公安等)——野战部队的构成同样是必须坚持和发扬广大的。因为民兵——地方部队能够为野战部队提供优秀的兵源,是野战部队的好帮手。对于兵员来说,这种梯级的训练和选拔,是符合客观规律并且无法替代的。对于一支部队的成长、锻炼来说,同样是客观规律的体现。虽然现在的俄乌都已经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但这场战争仍给我们很多警示。不要盲目跟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编制、一味减少兵员,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其中的一条重要的教训。
在讲加强军用无人装备研制和编队使用之前强调坚持无产阶级军事路线和人民战争的思想和战略决不是思想不解放,更不是多余,恰恰是科学精神的必然要求。包括军事理论在内,无产阶级的理论就是科学性和革命性、阶级性的高度统一。如前所述,战争是人类各种力量的最后较量,而只有组织、动员起千百万人民才有世间最强大的力量。这个力量不仅可以战胜一切敌人,而且会实现人民的自我净化和提高——这就是最大、最根本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
二
下面说说关于加强无人装备的研制并编队使用的设想。其中会涉及到海军、空军和航天部队,但以地面战斗场景也就是陆军为主。加强无人装备的研制并编队使用不仅是发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优势,也是推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有力措施,同时也是应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独子化、少子化、老龄化的技术路径。
首先是后勤方面。如果对比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我们会发现因为在很大程度上缺少了民兵、地方部队尤其是支前民工的帮助(朝鲜人民也提供了一些,但无法和国内相提并论,更不要说在人迹罕至的东线战场和缺乏群众基础的三八线以南地区了),我们野战部队不得不经常在缺粮少弹的困境下与敌人战斗,尤其是伤员的转运极大地影响了部队的机动,成为限制部队发挥自身优势灵活作战的一大困境。大量宝贵的百战精兵被迫用于解放战争时由民工承担的运送伤员、运输粮弹等战场勤务和后方勤务,这种情况和当时我们武器装备的落后等因素极大地限制了部队战斗力的发挥。另一方面,当时的美军等敌方力量充分发挥空运、地面机动、船运等优势,使得他们能够基本做到“没有后顾之忧”的“专心”与我作战。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包括信息化和正在酝酿中的智能化)已经成果丰硕,为我们大规模开发运用无人设备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也是我们应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口结构的现实选择之一。
后勤方面,首先要开发的是伤员转运无人设备。在海军方面是无人的水面舰艇和水下舰艇。这些无人水面和水下舰艇用途多样,转运伤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用途。潜艇因为其特殊性,一旦战损,对伤员和其他人员的转运、撤离需要克服水压等问题,所以对于可以转运人员的无人舰艇有着更加强烈的需求。
就地面来说,首先是战场救护。这个主要还是靠人。但可以为卫生兵研制智能外骨骼机器人。不仅极大地提高他们的体力,还可以提供救护方案的咨询等服务。就转运来说,一个是从前沿阵地向急救所转移,一个是从急救所向战地医院转移,再就是从战地医院向后方转移。从无人设备来看,大概从前沿阵地向急救所转移需要的是四足或者多足的仿生无人设备,从而便于克服地形障碍。从急救所向战地医院转移需要的则是履带式或者轮式全地形无人车。最后,从战地医院向后方转移,需要的则是无人机(包括直升机或者倾转旋翼飞机和无人固定翼飞机)。当然,如果战场救护能力发展为两级,可以从前沿阵地直接向战地医院转移,那么无人直升机就可以大展身手。但考虑到,未来战争的对手和环境,我们未免能够拥有绝对的制空权,所以仿生足类无人设备(机器人)和履带式或者轮式全地形车仍是必须的。这些无人设备不仅能够在人工操作后给伤员输血、补液、输氧,监测各项生理指标,还应该能够提供心理疏导等功能。如果机器人技术进一步发展,这些无人设备还应该在转运过程中根据情况遥控或者自主对伤员作出急救处理(如止血、镇痛等)。
其次是物资运输和工兵无人设备。就物资运输而言,虽然无人直升机、倾转旋翼飞机和固定翼飞机(甚至无人飞艇)等具有便捷的优势,但一要掌握制空权,二是载重量有限。足类仿生机器人、履带式或者轮式全地形车作为伴随保障和远距离补给总是起主体作用。空军、航天部队的场内勤务车和海军的港口交通运输设备都可以向着无人化方向发展。同样的道理,各军兵种的消防管损设备、机务维护等这些危险、艰苦领域最应该下大力气开展无人化、智能化研究和推广。
就工兵设备而言,既要开发用于挖掘战壕、建筑堡垒的工程无人设备,更要开发排雷、排障和主动爆破的无人设备。舟桥部队的设备也可以逐步向着无人化方向发展。工兵是我人民军队陆军中第一个实现机械化的兵种,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浪潮中也应该并且能够走到前列。
在以上基础上,还应该开发战场监视、火力打击的无人设备。这些设备将在远程火力支援下实现坚守阵地和短促突击的功能。其平台可以是足类机器人,也可以使履带式或者轮式全地形车,还可以是无人直升机、倾转旋翼飞机或者固定翼飞机。也许在掌握制信息权和一定的制空权(制信息权最重要)的基础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无人阵地”。
同样的道理,在进攻作战中,不仅太空、空中、水面、水下可以实现无人化,在地面作战中作为第一梯队也要积极推动无人化。除了传统的航天器、无人机、无人舰艇和无人车辆外,仿生机器人是将来发展的方向。西工大研制的仿鸟类无人机用于侦察(和一定程度的打击)具有隐蔽性高等优势。在水面和水下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地面上,不仅要积极开发目前的“机器狗”这样的仿生机器人(下一步应该从电动甚至机械传统向着仿生肌肉、仿生神经这样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还要开发人形机器人——毕竟武器装备都是以人的使用作为研制基础的。这些仿生机器人(不一定是人形机器人)不仅可以监视、运输,还应该能侦察、阻击、攻坚甚至抓俘虏、看管后送俘虏等等。为了应付丛林战、山地战尤其是城市战和坑道战,还必须开发适应这些环境的无人设备。如坑道战中的蛇类爬行机器人等等。其实,自行火炮(包括卡车炮)、坦克等,从理论上说都可以无人化。
无人设备中研制难度最大的就是地面无人设备。但战争最终要靠地面战斗解决问题——土地毕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根基所在。而最能解放战士的也是地面无人智能设备。
三
从上述设想中可以看出,将来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无人军团”的“无人战争”。这就要求这些无人设备(不仅一个兵种内,而且海陆空天乃至军用和民用之间)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能够编队使用、互联互通从而能够实现合成集团化。
做到这一点的不仅对动力(如前所述仿生机器人从电动向仿生肌肉和仿生神经发展)、材料等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最基础和核心的则是信息和智能技术。
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的争斗中,具有高度优势的一方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和优势。所以,只要条件允许,传统战争中首先争夺的就是制空权。今后,制空权仍然非常重要,但是制信息权以及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争夺的首要和根本领域。这就如同飞机发明后,炮兵就退居次要地位一样。实际上,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对战争的影响远远超过飞机等航空器。因为这两种技术的影响不是一个层面或者领域,而是全方位、全体系、覆盖式、浸入式的颠覆性变革。上述这些设备(不仅无人设备包括有人设备)如果失去了制信息权就将成为一堆毫无用处的被打击目标。而掌握了信息和智能技术优势的一方,将来完全可以以“无人”对有人,用机器和对方的血肉之躯进行不对称的交换甚至是单方面的猎杀。这里并没有排除人的作用,如本文开头特别强调的,人永远是战争中首要和根本的因素,“兵民是胜利之本”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信息化、智能化对战争影响的深远恐怕是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的。有些人以为认识到了,其实他们不过仅仅是看到一些表象或者抓住一两个侧面罢了。这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这里只是提出来而已。
回到本文的主题,无人设备的编队使用和互联互通,必然要求以信息技术(尤其是战场环境下的通信技术)为基础。在目前条件下,可以设想两种场景。一是如果通信畅通,这些无人设备具有一定的智能自主能力,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遥控。在侦察、阵地防守、冲锋突击等严酷的环境中,可以考虑使用激光通信保证其不被干扰(激光穿透烟雾和水的能力已经比以前有所提高),从而保证其协调配合。二是努力提高这些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使得它们能够在特殊场景下自主反应。特别要提高其安全性,防止其被地方“策反”——不仅在物理上被控制和拆解时具有自爆或者自锁功能,在程序上被攻击而无法防御时也要具有驶离编队到安全地带自爆至少自锁功能。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上的领先水平使得我们具有了优势。
相应的,以后,地面战场上,每件设备和每个单兵直至每个己方群众都必须装备敌我识别器。虽然在开火方面,应该尽量由人工最后控制。但在大规模战争的严酷环境下,在复杂的电磁——信息环境下这实际上很难做到(在剿匪等环境下是可以的),只能把权力下放给无人设备(当然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授权——后方和前方、解放区和游击区、敌占区不同等等)。这种敌我识别器恐怕不仅仅是依靠电磁信号,还要向声光乃至生物技术方面发展。如果考虑到人会投降、起义、叛变等情况,就更加复杂,需要能够及时更新。这种情况下,既需要一个或者若干个强大的“云计算”中心(使用量子技术或者更先进的技术),更需要发挥每一位战士和群众(包括妇女老人和少年儿童)的革命能动性和积极性。就如同当年抗日战争时儿童团员站岗放手、查路条一个道理。这也正是我一开始反复强调的——技术的发展会改变人民战争的具体组织形式和表现样式,但人民战争永远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克敌制胜的法宝。
2024年9月1日上午
【文/宋新滨,红歌会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