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八律与人工智能大背景下的共享就业策略
摘要:笔者认为,对“共享”一词的理解范围不应局限在某个物品上(如共享单车),而应把“共享”范围加以拓展与创新,例如可把某些就业岗位也纳入“共享”范围。笔者建议通过定期动态轮岗制来实现某些就业岗位的“共享”。形象的讲,在香港“把一碗饭分给两个人吃”基础上再进一步,让国内(大陆)“三个和尚”(老动画片名)“共享”同一就业岗位,让“三个和尚”都有水可吃,都有业可就。这种定期动态轮岗就业模式不需要投入任何资源、能源与资金,就可通过“共享”方式在同一岗位上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笔者看了7月18日红歌会网“屈柄祥:只有发展公有制经济,才能破解人工智能条件下的就业之困”与7月22日红歌会网“面对大量机器人的普及,下岗工人的出路在哪?兼驳五鼠六害的谬论”两文深有同感,也想就此发表点看法。
最近,百度旗下公司在武汉投放千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其它城市也在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试运行,因其“抢”了网约车和出租车的“部份生意”而引发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笔者对此看法:一是“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相关视频被来武汉旅游的国外博士与国外游客发布在外网所引起的轰动远超出国人想像,被外国网友视为只有中国才有的“科幻技术”或“未来技术”,这就以无形广告塑造了中国高科技的良好形象,能有力助推中国高科技产品开拓国际市场,这是“萝卜快跑”重要的存在价值。二是部份女士出于安全等考虑,倾向选择“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夜晚更是如此。顾客就是上帝,从满足部份顾客特殊需求角度讲,“萝卜快跑”存在是有必要的。三是对“萝卜快跑”规模应有所控制,网约车和出租车仍是主体,可把“萝卜快跑”作为一个满足市场需求的有益补充。
如同百年前,出租车“抢”了马车夫的饭碗,马车夫却无法阻止这一趋势。如今“萝卜快跑”“抢”了网约车和出租车的“部份生意”也无法避免。“萝卜快跑”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到来及其对我们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渗透与作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顺乎潮流,积极作为,从容应对。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计划、有选择地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这样,就可避免因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与应用而造成大规模劳动人口失业的灾难性后果。
有学者用管理学中“二八”定律提出一个预测:第二产业的先进制造业和建筑业早就可以实现80%以上的工作量由机器替代了,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再因为人工智能(包括机器人)的发展,留给劳动者的就业岗位只有20%或者30%-40%。试问,未来的就业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在资本私有体制内注定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