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敏毅:我在宁波接待毛主席的女儿和女婿
李讷是我这代人非常熟悉的名字,因为她是毛主席的女儿,是一直在毛主席身边长大的“红色公主”。
(图源:中国新闻网)
我收集了不少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照片,比如陈毅和夫人张茜在杭州等,其中就有毛主席和李讷在一起的照片。
毛主席和少年时期的李讷(作者购于北京潘家园)
李讷在文革期间以27岁的年龄担任了《解放军报》总编领导小组组长(实际上就是今天的总编,当时她的化名为肖力),后来她还担任过北京市委副书记。
我从来不曾想过会在某一天和李讷相识,但是在2010年10月22日那天却成为了现实。
李讷和丈夫王景清在前一天来到宁波,而且是悄然而来,事先没有和市里打招呼,也没有惊动浙江的熟人,完全以游客的身份来的。
22日上午他们一行五人到了位于宁波市西南的它山堰,那是中国古代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是唐代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令王元玮提议并督建的大项目。
它山堰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就在李讷夫妇参观时,市委办公厅接待办得到了李讷夫妇来到了宁波的消息。于是紧急安排有关部门做好向导和接待工作,同时电话打到我家里,希望我能在晚上抽出时间会见和宴请他们。
我接到电话后,甚为惊讶,毛主席女儿来宁波,市里竟然事先不知道!
尽管当天晚上我们家在香格里拉酒店有个家庭聚餐(因为女儿和外孙女从北京来到宁波,明天就要回北京,所以全家准备聚一聚),但我还是答应了下来。
我马上准备了我写的反映知青的工作和生活的书著——《青春波澜》、《人与动物》,然后又从书柜里找出一套文革前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直接赶到他们下榻的开元名都酒店。
在酒店大堂,我给正在陪同他们一行参观的市委接待办郑春明打了个电话,我问他:见面时,如何称呼李讷?他告诉我,就叫“李老”好了。
出面接待的宁波市领导只有我一个人,在二楼的5号包厢,我先到一步。没多久,郑春明同志便引导他们过来了。
我在门外的走廊迎接,走在前面的是一位个头不高的老者,他扬手大声说道:“麻烦你们了,麻烦你们了!”
春明介绍说:“这是王老,王景清同志。”呵,原来是李讷的丈夫,他腰板笔直,穿着没有领章的军装,左胸前一枚毛主席纪念章格外醒目。他声音洪亮,健步而行,完全看不出已经是八十三岁的老人了!
在其后不远处由叫“丹丹”的女随从搀扶过来的老年女性,无疑就是李讷了。我忙快步迎上去,扶着她说:“欢迎,非常欢迎李老来宁波。”她以缓慢而清晰的声调说道:“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