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清明节:深切缅怀“大医”毛主席和他的好学生们


  写在前面的话:又一年清明节,全国疫*情还在吃紧阶段,尤以上海为甚。有朋友亲赴伟人故里韶山以寄托对毛主席的缅怀思念之情,并直播了那里的情景。因为防疫需要,这一路也十分曲折,辗转才到。直播间的情景也感人至深,人们纷纷表达着对毛主席深切的怀念之情。期间有一位朋友作诗一首让人印象深刻:清明时节泪纷纷,全国人民思伟人。借问疫*情何时休,熟读主席送瘟神。

  上医治国。

  伟大领袖毛主席是一位“大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大医精神”。

  “医道中西各有所长,中言气脉,西言实验。然言气脉者理大微妙,常人难识,故常失之虚;言实验者专求质而气则离矣,故常失其本,则二者又各有所偏矣。”

  这是毛主席学习《西师意〈实学指针〉序》后所记,是目前可以考证的毛主席关于医学的最早论述,这个时候的毛主席20出头。

  年轻时候的毛主席对中西医便有这么清晰的认识,这种认识充满唯物辩证法的深刻。

  1929年2月,中医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危机,一个在日本留过学的西医余云岫在国民政府卫生部召开的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上提出:取消旧医药,全盘否定中医中药。这是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废止中医案”。

  余云岫此举引起了全国中医的大抗争,最终中医取得了相对胜利,没有被废止。但此后中医的发展并不顺利。

  在近现代中医受到强烈的质疑和打压的情况下,毛主席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在困难时期,也非常重视依靠中医药的简便验廉来推动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

  毛主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建国以后,毛主席对中医药的发展做过很多重要指示,强调学习和研究祖国医学的重要性,在50年代建立了中国中医研究院以及北京、上海、成都、广州中医学院,开启了我国系统的中医药院校教育。

  在卫生领域毛主席还创建了一个伟大的赤脚医生时代——1965年的626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赤脚医生,在经济并不发达的年代解决了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难题。而赤脚医生最值得骄傲的本领最厉害的两大法宝便是“一根银针、一把草药”,将中医药和为人民健康服务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赤脚医生时代,也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

  赤脚医生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当时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

  随着毛主席的离去,上世纪80年代以后,赤脚医生变成了一个历史名词,但直到现在,这份遗产仍然在发光发热。

查看余下5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无限的思念。
0条回复
发现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凡与毛主席有关的文章,点不了赞。红歌会网怎么会如此呢?
0条回复
大医为人民,心中只有人民!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