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青年白依依: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毛主席?
提起毛主席,相信所有中国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我们会在天安门城楼上,看到巨幅的毛主席画像,他老人家似乎在微笑注视着我们;我们会在历史课本中,看到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身影,他年轻时意气风发的样子,感染着我们;我们还会在日常使用的人民币上看到他,虽然他不愿意自己的画像被印在人民币上,而是更愿意普通劳动者被印在人民币上。
总之,我们会在很多地方看到他,但是,看到他、知道他,是否代表着了解他、理解他?恐怕不能这么认为。
虽然每到毛主席诞辰,都会有很多很多人自发来到韶山,纪念他老人家,但还有很多人只是把他老人家当做一个故去的历史人物,当做挂在神坛上的领袖,或者仅仅当做印在钞票上的红彤彤的“毛爷爷”。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他老人家,以及他做的事情,他的思想,他想带领人民走的道路。
这部分人,其实是我们需要争取的宣传对象。尤其是在底层普通劳动者之中,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也没有了解过那个年代,从小沐浴在春风之下,成长在互联网的浪潮中,他们极有可能陷入市场经济的波涛中,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中,陷入自我奋斗的迷幻中无法自拔。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认为,还是要通过努力,让这部分人了解真实的历史,逐步找寻到人生的方向。当然,很有可能是他们自己通过现实的教育,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那是再好不过了,毕竟反面教员的作用,有时比“灌输”来得更彻底。
在原本不了解,也并不纪念毛主席的人之中,不乏有一部分人,通过阅读书籍、查阅史料,转变了思想。再加之理论和现实的联系,让他们更加确信,毛主席是对的。这部分人,有很强的自我驱动力,自我好奇心,仅仅通过自己阅读、研究,就能够思考清楚。
但这部分人之中,也有可能产生从“左”到“右”的转变,如果他们学习到的理论不和实际相联系。或者有人悲观的发现,在当下,“左”是不行的,一方面是自己的生活不行,另一方面是认为自己选择的这个路也难以实现。更极端一点的话,就变成“左”的信仰崩塌,陡然转向“右”的一边,觉得自己以前被欺骗了。反之,也存在被现实教育的,从“右”转“左”的人。
这部分通过自我阅读,达到意识觉醒的人,大概率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
还有一部分人,是经历过那个时代,但深感自己蒙受冤屈,故而异常抵触、排斥,乃至破口大骂那个时代,和塑造了那个时代的毛主席。对于这部分人,其实已经很难通过宣传、说服去转变他们的认知和思想,我个人认为恐怕还是要靠现实的教育才有改变的希望。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