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忠:延安时期党的领袖与人民群众的春节情缘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好一派北国风光的陕北大地,更是披上了节日的盛装,人们也早已置身在了欢天喜地、喜庆吉祥的氛围之中,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左邻右舍的乡亲们互相拜年、送去祝福,共度佳节,处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景象。随着党中央的到来,这一传统节日就更显得热闹而有意义了。从党中央到达陕北时起,到东渡黄河去华北至,毛主席和党中央在陕北的时间共12年5个月另4天,此间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与陕北人民共同度过了13个春节,和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此期间形成的:领袖与民同乐的爱民情怀,人民军队和老百姓亲密无间的鱼水关系,党政军民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精神,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了伟大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领袖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春节情缘,始于党中央到达陕北之后并延续于整个延安时期。这是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处处维护人民的利益,始终与人民打成一片,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戴的体现。
1935年10月19日,经过了一年多时间没有根据地依托的长征之后,党中央及中央红军到达了陕北吴起镇,结束了长征,终于有了一个能够立足歇息的安身之地。然而,有两大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横亘在了中央面前,解决不好将使中央难以立足。首先是当时的陕北苏区,由于左倾错误路线正在搞肃反,逮捕了刘志丹、高岗等陕北根据地的领导人,搞的整个苏区人人自危,面对如此棘手问题,中央毫不犹豫,立即派王首道等人去瓦窑堡制止叫停了肃反,释放了被关押的刘子丹等人,不久也恢复和健全了苏区的党组织。其次就是吃饭问题,对于地脊民贫的陕北来说,一下子涌来这七、八千人马,加之之前9月16日先期到达的红25军的三千多人马,吃饭便成了大问题。边区政府已经难以承受,如若再征集粮食,势必会影响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加重群众的负担。好在中央在未到陕北之前就已预见并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也及早派人到外面筹集到了一些粮食和布匹等物资,减轻了边区政府和群众的负担。同时中央还要求各部队要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尽量从内部调剂解决,也可通过其他的渠道自己去筹措,但不能给边区政府和群众增添负担。中央红军到陕北时,不仅许多战士都穿着五花八门的破衣烂衫,还近乎到了没有饭吃的地步。随着冬天的到来,更加的困难,使得毛泽东不得不为此向手头较为宽余的徐海东写信借钱以度难关,可见当时的困难程度。尽管如此,中央仍对各机关单位、部队提出了要求,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不能侵占群众利益,尤其要注意搞好与驻地群众的关系。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