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三任驻华联络处主任眼中的新中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政府采取敌视政策,致使双方隔绝,对峙了20多年。1972年2月,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标志,中美关系解冻。两国关系获得迅速发展,在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日益频繁。1973年2月,中美双方同意互设联络处。同年5月1日,双方联络处正式开始工作。中国派黄镇担任首任主任,任职到1977年11月。而美国到1977年5月,则先后派出三位主任:戴维·布鲁斯、乔治·布什(即老布什)和小托马斯·盖茨。第四任伍德科克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与中国进行建交谈判,后来成为了第一任驻华大使。因此,一般来说,美国驻华联络处有过三任主任。这三任都是在尼克松和福特当政,基辛格负责外交事务时期驻华工作的。基辛格认为,双方联络处“除了名义上不是,实际是两国的大使馆。”1976年4月14日,基辛格在为盖茨举行的欢送宴会上说:“在美国所有驻外工作中,没有一个像美国驻中国联络处那么重要;联络处主任必须由地位显赫、能力杰出的人担任。”
虽然此前都没有踏足过中国,但对中国的情况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布鲁斯、布什和盖茨此前都没有来过中国,但他们各自的工作经历,使他们对新中国的真实发展情况和在国际上的实际地位,都有比较清醒的,比较深刻的认识。
1973年3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华盛顿举行临时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5月1日美国将在北京设立联络处,并任命布鲁斯为联络处主任。他说:“布鲁斯大使在美国和在海外代表美国方面有着长期的工作生涯而且声望卓著。他曾任美国驻法国、德国和英国大使,曾在1970年-1971年间担任出席巴黎越南问题会议代表团团长。这样,他既能代表民主党也能代表共和党总统并且代表了两党都支持本届政府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总统十分感激布鲁斯大使愿意再次放弃自己惬意的退休生活而为自己的国家出任重要的任命。”
布鲁斯对新中国一直很关注。他在50年代初担任驻法国大使时,和他的老朋友、《纽约时报》记者苏兹贝格经常就中国情况进行交流。据苏兹贝格的日记记载,1955年布鲁斯曾告诉苏兹贝格:“如果民主党在1950年大选中获胜,他愿意成为美国第一任驻华大使。在当时的情况下,承认北平是不可能的。然而,最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先派出由韩叙率领的先遣队于1973年4月18日抵达华盛顿,受到了美方高规格接待。最初那段时间,会见和宴会应接不暇。这其中也包括布鲁斯夫妇4月20日晚举行的家宴。布鲁斯在家宴开始时热情洋溢地发表了祝酒词。他说中美互设联络处简直是空前绝后的做法,是个很好的创举。他本人有幸到有古老文化的中国感到十分高兴。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意愿,他将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在宴会过程中,他还纵论天下大事,讲到台湾问题时,他认为此问题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大陆和台湾可谈出一项协议,类似香港的情况”,美国不会反对。他个人希望在中国纯内政的基础上解决台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