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到实践,探索共同富裕的破局之路
序:
长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者不仅喜欢借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积极成就,而就此否定新中国前三十年在经济建设领域中的积累和探索,甚至对前三十年的历史丝毫不加分析地就进行指责和污蔑。
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把“共同富裕”的思想,当做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的新思想、新战略,而把改革开放以前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实践说成什么“共同贫穷”。
这从根本上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是主观唯心主义、极端实用主义的表现。
事实上,毛泽东不仅是共产党历史上提出共同富裕思想的首倡者,而且是这条路上最伟大的实践者。
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共同富裕,共享发展”的重大课题将成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一个最近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借着高考,很多教育专家们都在讨论教育公平的问题,可是无论怎么讨论始终都绕不过一个教育上的终极矛盾:一方面是国家需要保障社会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原则,但是另一方面却又是有钱人不断地加大对自家孩子的教育资源的投入,进而不断地打破这种公平。
于是什么课外补习班、家长的超额负担、教育的内卷、甚至生育的意愿等等问题都出来了。
所以,为什么关于教育公平性的问题,讨论了这么多年,始终无法得出一种解决它的有效办法呢?
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的公平,首先是对人的公平。
人与人之间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不同,那么其结果不仅仅是教育的公平无法解决,医疗、工作、住房、成长等等方面的公平性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我们今天这篇文章讨论毛泽东思想里的共同富裕思想,不仅有利于击破历史虚无主义者的造谣和污蔑,而且更有利于我们理解共同富裕的真实含义,从而在争取自己的共同富裕权益的路上,多一项重要的理论支撑。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说起共同富裕,最早可以找到的完整提出并使用这一概念的文献,是毛泽东在1953年12月16日,指导起草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这个决议规定:
党在农村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逐步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能够逐步摆脱贫困的状况,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随后,共同富裕便开始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不仅多次出现在人民日版的报纸上,而且1954年就开始有相关书籍出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走合作化道理,过共同富裕生活》,辽宁出版社出版的《走社会主义大家共同富裕的道路》等都是1954年的作品。
——作者对毛主席共同富裕思想、理论与实践分析的点睛之笔。
矛与盾之外的第三者,会不会是第二解?
西方信上帝,东方靠领袖。
缺的是科技附体的超能力。
矛与盾之外的第三者,会不会是第二解?
西方信上帝,东方靠领袖。
缺的是科技附体的超能力。
——作者对毛主席共同富裕思想、理论与实践分析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