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感受杨开慧和毛主席的旷世爱情
光阴飞逝,转眼又到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
1930年11月4日,杨开慧——毛主席妻子。被军阀何健所杀害,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年29岁。
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牺牲小我,成功大我!
——杨开慧遗言
下面这个视频是韩雪催泪朗读:毛主席始终没有收到的信件—杨开慧情书。感人肺腑,她是为爱和信仰而生!
我每听一次,热泪滚滚,心中升起无限的感慨!!
我为了考证这封信的真实性,曾特意去了开慧故居,便发现了她的手稿。
开慧手稿
清秀的字迹,浓烈的情感,如汩汩泉水,缓缓流出……
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这是怎样的真挚的情怀呵!
这封书信惊天地泣鬼神!!
这封信里,包含着开慧对毛主席无限的情意!!
顿觉开慧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竟开出人间永不熄灭的火焰!!
凝视着一帧帧图片和开慧在纸上的隽秀字迹,默想,烈士曾经是一位多么俭朴和聪慧的女子呵。
上世纪八十年代,工作人员维修板仓故居时,发现墙缝中长达数页的信,是开慧被捕前写给毛主席的信。
发黄的纸页上,字里行间溢出的深厚情爱,在距上世纪有八十多个岁月年轮的二十一世纪今天,依然散发着浓郁而恒久的情香。由此而知,这是一个为理想而生的女子。
从烈士陵园那尊汉白玉雕像的侧面看,齐耳短发下的长长围巾,远远地向后飘去,似乎可以让人听得见围巾迎风飘飞的猎猎声响。那声响,告诉人们,行走在血雨腥风的湘江畔坚毅勇敢永不回头的板仓女子,是一尊理想女神。
是的,杨开慧烈士,她并没有离开我们。她依然是世间美丽的霞姑娘。每当明月夜,她会静静地、静静地走来。叫她一声“开慧”多好!因为她的名字里,泪飞如雨地凝聚着刚强女神和理想女神。
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卓绝,长征路上雪山草地的苍茫,陕北瓦窑堡长夜不灭的灯光,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波澜壮阔,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师横渡长江的风雨苍黄和新生共和国辉煌灿烂的礼花,传奇而完整的创造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思想家、政治家及诗书大家时,开慧用她短暂的一生,证明了她非凡的眼力,那是人间一位奇女子寻求伟大理想的爱情眼力。所以,当初她会断然拒绝长沙“八香斋”的媒妁之言。
可以这样推想,就是今天全球顶尖学府哈佛大学的高材生,若不是她理想中的爱人,她也肯定会漠然视之。在她的心中,“大我”、“民众”、“民族”,成为她选择终身伴侣的奇特尺度标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