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判断力

2022-03-15 1506 0
作者: 虚声 来源: 虚声公众号

  之前文章提到,俄乌战争之所以搞成如今这般胶着拼消耗的局面,实际上反映出当今世界政治家稀缺。乌俄美欧各方的操盘者,都没有拿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妙招。

  现在的操盘者,基本都是在堆积筹码,就像小孩子玩积木一样。

  大政治家的基本素养之一,便是判断力。

  这段时间查阅革命资料,越发觉得毛泽东的判断力非同寻常。

  先看一个场景:

  1945年春夏之交,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中共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七大。

  毛泽东在七大上所作的结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

  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

  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这话说得非常犀利且有水平,相当于“领导”三重论。按照这番逻辑,现阶段地球村大部分政客都处于第一层,都是混口饭吃;比较优秀的少部分属于第二层。

  毛泽东的一生,都在展示其非凡的判断力。

  众所周知,毛泽东的人生开局是农民。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开国领导者中,或许只有朱元璋起点比他低一点(没办法,朱重八把开国领导的开局降到了地平线以下)。他的父亲毛顺生算是农民中的精英,并且按照农民思维培养他。

  所以他在童年时代就熟练掌握了拔草、捡柴、放牛、拾豆子、收庄稼等等技术手段,这些都是当农民的基本功。但毛泽东最终成长为历史巨人。

  从农民到历史巨人的过程中,毛泽东不断地展示其判断力。

  01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8岁的毛泽东正在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按年龄来看,他是典型的大龄学生。但他判断出了大趋势的改变,于是投笔从戎,当了大头兵。

  其实那个时代大潮下,投笔从戎不算什么。但当了半年大兵后,又返回学校,就不同寻常了。因为他很快发现当大兵既解决不了国家难题,也解决不了内心的疑惑。

  要知道他当时只是刚刚从农村出来的大龄中学生,有这份判断力已经非常不容易。

  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四年,毛泽东迅速而高效地摄取各类知识,为未来的社会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判断力也在大幅增长。

  1916年7月25日,毛泽东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预言二十年内,中日必有一战;随后这个预言被验证。虽然抗日战争在1937年全面爆发,但1931年日本搞“伪满洲国”,已经开启了侵华战争的大门。

  1916年的世界,列强在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内部,袁世凯称帝失败。日本尚未完全亮出入侵中国的獠牙,只是在暗中支持皖系与奉系军阀。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