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心头的毛泽东,关注中国水利事业,多次指示治理水患强调“事在人为”
旧中国是一个水患严重的国家,长江的洪灾,黄河的泛滥,夺去了多少中国人的生命、土地和家园!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心头的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着手治理中国的水患。
毛泽东接连写了三个批示
1950年夏天,安徽、河南交界地区突降大暴雨,而且,大暴雨连续下了半个多月也没停。大暴雨引发了大洪水。洪水迅速顺着淮河河道下流,流到淮北地区时,很快就溢出河道。刚刚获得解放不久,正在进行土地改革的淮北地区,一下子就被泡在了洪水里,那里的农民的房屋被冲毁,大片土地被淹。特别是,由于洪水来得突然,许多民众来不及逃避而被淹死。
华东防汛总指挥部在组织抗洪和救济灾民的同时,也用急件将情况报告中央。报告中特别写道:“由于水势凶猛,来不及逃走,或攀登树上,失足坠水(有在树上被毒蛇咬死者),或船小浪大,翻船而死者,统计四百八十九人。”
这份报告,以加急机要件,急送北京中南海。7月20日这一天,毛泽东正在菊香书屋批阅文件,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急匆匆地送来一份机要急件。毛泽东打开一看,是关于淮北遭受洪灾情况的报告。毛泽东读着急件,脸上立刻浮现出沉重的表情。当他读到:有些灾民因躲避洪水不及,爬到树上,被毒蛇咬死……这些文字时,不禁流下了眼泪。他在“由于水势凶猛,来不及逃走……”这段话的下边,画上了横线。他提起笔来,在这份报告上写道:
周(指周恩来—笔者注):
除目前防救外,须考虑根治办法,现在开始准备,秋起即组织大规模导淮工程,期以一年完成导淮,免去明年水患。请邀集有关人员讨论(一)目前防救、(二)根本导淮两问题。如何,请酌办。
毛泽东
七月二十日
◆1950年7月20日,毛泽东关于治理淮河问题给周恩来的批示。
周恩来于7月20日当天就看到了毛泽东转来的淮北灾情报告和毛泽东在报告上写的批示。第二天,周恩来打电话给华东局和皖北区委书记曾希圣,一方面了解灾区情况,另一方面向他们传达了毛泽东批示的内容,并征询了他们的意见。周恩来还请曾希圣考虑根治淮河的办法,同时告诉曾希圣,政务院也要组织水利专家,研究、制定大规模导淮工程的计划,并且组织各方面力量,尽快实施。接着,周恩来与时任水利部长的傅作义一起,召集水利专家和财政、物资部门的负责同志,一起制定大规模导淮工程的计划。计划的轮廓,很快就形成了。但是,新中国成立不久,财力、物力还都很缺乏,加上大陆内、西藏地区,还有部分战事,朝鲜局势紧张后,中国也在组织军队向东北地区移动,也需要大量军用物资和军政费用,因此,形成的大规模导淮工程的计划,虽然有了一个轮廓,但具体方案因财力、物力不济,一时定不下来。周恩来、傅作义和各位水利专家都很着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