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干部参加劳动是百年大计
路线政策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革命时期,革命能否胜利,干部是关键;建设时期,为人民服务能否践行,干部还是关键。
要做到走向胜利,实打实地为人民服务,那就是的是共产党的干部,是不变质,不褪色的干部。如何才能防止干部保持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人民服务呢?
毛主席实践的路径:干部参加劳动。干部不参加劳动就可能变成国民党。很多问题,一参加劳动都可解决,至少可以减少一些贪污、多吃多占,可以向上反映一些真实情况,整党整团就好办了,就能把我们的支部掌握在劳动者积极分子手里。所以干部参加劳动是百年大计,是保证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劳动者手中的大问题。
由此,我们知道,毛主席把干部参加劳动,放到保持政权性质、保证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劳动者手中、防止和平演变的高度来重视,历史的经验值得总结。
为什么干部要参加劳动呢?
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干部参加劳动的指示,昔阳县委在贯彻中央指示的头两年,只做了一般的动员布置,成效不大。1959年县委大抓干部参加劳动针对性地解决干部中存在的抵触情绪。比如有些干部说:“当干部不就是为了不参加劳动”“当干部不就是管人民的”。经过发现、宣传、领导干部带头实践,当时的昔阳县干部参加劳动一年好于一年,形成了新风尚,大力推动了农业合作化的发展。
干部参加劳动是革命年代革命胜利的优良传统。当年著名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就是针对日本侵略者的“三光政策”和国民党的“断饷绝粮”,毛主席告诉干部,说我们是被饿死,彻底失败,还是自己动手,战胜困难呢,如果选择前者,我们现在就可以放弃。最后,我们选择了后者,于是毛主席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毛主席也身体力行地和中央其他领导干部一切参加劳动,党领导的各个根据地的干部无一例外地投身到大生产运动中,充分发挥了干部参加劳动的强大威力。这样1941年到1943年日本和国民党想困死共产党的策略就彻底宣告失败,不但没有被困死,反而丰衣足食,精神斗志昂扬。
干部参加劳动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极其重要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历史经验和现实干部问题,毛主席在八大二次会议上说:“像我们这些人是否每年可体力劳动一个月,分几次,目的主要是锻炼思想意识,也可锻炼身体,增长知识。”干部参加劳动,不仅是为了联系群众,也是干部“五育并举”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当时64岁高龄的毛主席还在参加体力劳动上严格地要求自己。他率领当时与会的全体人员到十三陵水库施工现场参加劳动,那场面真可谓:“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即便是今天,也是干部学习的典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