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尊敬:毛主席之所以伟大,皆因他有“大我”而无“小我”
品悟毛泽东
——《延安颂》观感
申尊敬
作者按:在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的今年,原拟写一篇大文章,也开笔写了,但因种种原因,只写了计划的三分之一,而且是初稿。现将2004年2月发表在《宁夏日报》上的《品悟毛泽东》原文照录,致敬我们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此文发表8年后,我的《品悟毛泽东》一书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我写《品悟毛泽东》一书,起念于此文。2013年6月,《品悟毛泽东》重印时,毛新宇将军撰写序文,称该书为“研究毛泽东的创新力作”。
中华有幸,各族有福,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代天骄毛泽东,在这个曾经千疮百孔的东方舞台上,导演了无数精彩绝伦、震惊中外的史剧,为华夏子孙留下说不尽道不完的感念。
今人评说毛泽东,我最欣赏如下几句:“马背上吟诗,谱写的是千古绝唱;油灯下作文,写成的是绝代佳作;窑洞里用兵,布下的是神兵天将;穷国里争雄,震撼的是五洲四海。”虽只寥寥数语,却如一幅隐形迹而显神采的大写意,把绝代伟人的奇才伟智、风采神韵描画得灵动传神,令人浮想联翩。
近来热播的电视剧《延安颂》洋洋四十集,展示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陕北这个小土台上指挥千军万马唱大戏的传奇史,虽只说了红军走过长征进陕北到“七大”这十年事,但开国领袖的气度神采已呼之欲出,观后感慨良多,略说一二。
陕北的窑洞简而陋,却是伟人成就伟业的指挥部,又是酿造毛泽东思想的“车间”。窑洞外细密绵软的黄土,是他成伟业、铸思想的丰厚养料。他在这里写绝代佳作,布神兵天将,创人间奇迹。
他虽偏居山野,身在窑洞,但站得高,看得远,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既善观形,又善察势,总能发现症结,抓住关键,告诉党和军队该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能做出“活眼”,把死棋走成活棋,把活棋走成胜棋,做强自己,做小敌人。
他手中总有“两把仐”,一个是枪杆子,一个是笔杆子。有时他用枪说话,“说”得敌人胆战心惊,晕头转向,难辨虚实;有时他用笔说话,“说”得敌人气急败坏,又十分无奈,常能四两拨千斤,屡创片纸大破万千兵的奇迹。有时他“两把伞”并用,文韬武略,各逞其威,各显其妙。他的“两把伞”无数次令鬼哭人民笑,“伞”下“伞”外,敌我力量的消长随着日出日落而渐次改变;敌强我弱变我强敌弱。陕北窑洞里的灯光渐渐映红九州大地,蕴育出我兴敌亡、“换了人间”的历史必然。
他是个坚定的乐观主义者,从不以悲观之态示人,即使面对天大的困难,他也镇定自若,毫不畏怯,“乱云飞渡仍从容”。越是“火烧眉毛”,甚至千钧一发时,他越是喜笑如常,还忘不了开几个令人释怀的玩笑。对敌,他精于游击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打得“稳准狠”,走得巧妙洒脱。党内,他一面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一面与错误路线展开极讲策略又极富人情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