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永:深刻感知“毛泽东热”
放眼中国大地,从南到北,正兴起澎湃勃发的毛泽东热。这种热潮,没有谁刻意去发动,却规模宏大,参与者广泛,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止。如何看待势不可挡的毛泽东热?要到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中寻找答案。
一、“毛泽东热”的新特点
直观地看,从各种悼念、纪念场面,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参与者的表现,可以看到,日益升温的毛泽东热,反映出的是中国人民大众对自己领袖的崇敬热爱之情,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积淀,是中国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感情表露,这没有谁强令,完全是来自中国社会各阶层群众自发的感情表达,人民在呼唤毛主席归来。折射出的,不是一时出现的社会思潮,而是一种民族情感和思想的回归,证明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缘由不难理解。时至今日,人民之所以念念不忘毛泽东主席,是把毛泽东当作“人民救星”来崇敬、颂扬。人们心中有一个牢不可破的共识:是毛泽东主席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让“长夜难明赤县天”的旧中国彻底晴了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种“站起来”,包含着两层含义:既体现在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对外国家全面独立以及国家尊严、主权和领土不可侵犯这个层次上,更深一层地体现在对内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推倒了压在中国劳动人民头上沉重的三座大山,人民成了国家真正的主人上。
人民敬仰毛泽东主席,是因为他亲手缔造了共和国,但是,贵为共和国的当家人,却没有让国家打上丝毫“毛家”的印记,一人得道,“鸡犬”没有跟着升天,家人亲戚没有一个人成为特殊公民;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的最高宗旨,把依靠人民群众的群众路线作为“三大法宝”之一,让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开创了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高程度的社会政治文明——人民大众民主;更为让人民群众难以释怀的是,为了巩固和完善这一成果,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基本建立起国家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后,本可以尽享个人功成名就的荣誉,却作出了“逆天”之举:念念不忘的是如何继续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怎样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保证党不变色,国不变色,把这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性质和生死存亡的问题,提到了继续革命的理论高度,为此不断进行改革,不断进行纠偏,甚至于在晚年,冒着个人被“打得粉碎”的风险,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彻底根绝领导干部可能蜕变为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从根本上防止党和国家变质,人民重新沦为奴隶,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的社会倒退局面的出现。一句话:毛泽东主席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的安危,装着国家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