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纪念毛泽东诞辰131周年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发表已经八十年了。那时,是中华民族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1944年9月8日,延安的中央警卫团指战员、机关干部、学员一千多人,为殉职的战士张思德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写了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发表了演讲,表彰张思德同志是八路军、新四军这支为着解放人民的队伍里的一个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延安《解放日报》报道了毛泽东的演讲,由新华社转发到各解放区和在国民党统治区重庆的《新华日报》。一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一篇倡导为人民服务的讲话,在延安和重庆两个世界引起了反响。从此,“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在中国的大地上流传开来。这篇文章收进《毛泽东选集》,被印成各种小册子,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国。在北京居住或来过北京的人,只要经过中共中央驻地西长安街新华门,都可以从面对大街的红色影壁上,看到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服务”五个金色的大字,在那里默默地传递着伟大而平凡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原则,是从深刻观察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人民的生活中才能为群众认识和接受。毛泽东是通过什么把马克思主义变为人民群众的实践呢?我认为,是通过倡导和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行动。是毛泽东大力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行为,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精神面貌。能够改变一个古老民族道德观念的事物,肯定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也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一、为什么要研究“为人民服务”
人生活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人类文明产生以来至今争论不休的问题。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特别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一天比一天丰富的情况下,感到这个问题反而比过去——我的青年时代——更突出了。
我第一次遇到这问题,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时,我刚上中学,就读北京第二十六中学(现在更名为北京汇文中学)。至今还记得,是在读敢峰写的《青年修养通讯》这本书里接触到这个话题。敢峰的文章旁征博引,讲到马克思的“自白”和对职业的选择——“为人类工作”,为马克思的这一信念和精神深深吸引,可谓混沌初开,至今印象不减。
在我的印象中,“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或者说“为人民服务”这样一种观念开始进入我的脑海,也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即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年代。我被雷锋的精神感染,投入到全国性的学习雷锋的群众运动中,也学着雷锋的做法,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和团支部,或几个同学,到社会上,为群众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