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主席一首跨越千年的“和词”

2025-02-06 1892 0
作者: 张兴德 来源: 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

图片

  最近读一篇文章,称诗词大家毛泽东在其创作过程中,同友人的唱和诗词,“只有屈指可数的六首诗词”。分别唱和于三位作者,为柳亚子、郭沫若、周世钊。

  这个统计是欠准确的。首先,同柳亚子唱和是三首(一首是1949年4月的《七律》,两首是1950年国庆节期间的《浣沙溪》),同郭沫若、周世钊各是两首。此外,我曾著文,《蝶恋花·答李淑一》其实也是一首和诗,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向毛泽东求要当年写给杨开慧的一首词,并将自己的一首《菩萨蛮·惊梦》抄给毛泽东,内有思念丈夫的“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句。毛泽东给李淑一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明确地说,“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这是直接回答李淑一词中的“征人何处觅 ”。这显然是一首“和词”。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词错解、误解,说是为怀念杨开慧写的(当然有这内容),是不准确的。

  除上述8首外,还有一首,也应算是 “和词”。这就是《卜算子·咏梅》,这是对一千多年前,陆游写的同题《卜算子·咏梅》的“和词”。毛泽东明确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这不是明确地讲对陆游词《卜算子·咏梅》的回应么?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该算是一首“和词”,只是打破了时空界限,是对一千多年前的古人的思想回应。毛泽东读古籍历史文献,对古人、古事多有自己的评述,此词是用词的形式,对古人的评述。

  (一)

  既然是对陆游词的回应,我们来先看看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是陆游在告老归乡之后所作。他为官时,因力主抗金,屡遭打击,告老归乡之后穷困潦倒,连镌刻自己的诗词集的资金都无力拿出,还是由辛弃疾资助。陆游酷爱梅花,他一生写了许多关于梅花的诗词。梅花在他的笔下多是一种坚贞不屈的艺术象征。这首《卜算子·咏梅》就是借梅花写自己孤寂境遇和坚贞节操。此词艺术构思巧妙,含蓄蕴藉。为此,被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所称赞。但是,平心而论,我们从诗人描写的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既读出了诗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可贵品质,也读到了诗人面对坎坷的仕途和逆境的无助、无奈的悲凉。

  我们再来看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此词文前有小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