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主席教育思想的人民性

2023-12-22
作者: 李豫 来源: 红歌会网

  教育,是毛主席一生无比浓厚的情结。1920年,他在《湘教职员请撤张敬尧》一文中写道:“我国今日要务莫急于国强,而国强根本,莫要于教育。”毛主席作为改变了现代中国命运的巨人,对教育的关注和参与超过了中国其他领袖,也超过了世界各国的领袖。他青年时上过师范、当过小学教师、创办过自修大学;中年时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政治教育、干部教育;建国后又鲜明地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思想,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最激烈的批判,推动了中国教育深入的改革。

  而他,作为伟大的人民领袖,作为第一次喊出“人民万岁”和提出“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一代伟人,人民性是其教育思想的本质,本文试就毛主席教育思想的人民性作一论述。

  一、毛主席教育思想的人民性体现在教育权要掌握在人民手中

  毛主席历来主张教育权要掌握在人民手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主席就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了夺取教育权的斗争。他的家乡韶山地区的教育权一直掌握在依附于团防局长成胥生的劣绅唐默斋等人的手里,他们利用把持教委会、学委会的权力,坚持旧学、反对新学、贪污公款、克扣薪饷,还暗中破坏群众的革命斗争,不准农民办夜校,不准向农民和学校师生宣传爱国思想。1925年夏,在毛主席和韶山党支部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发动进步教师,争取思想倾向进步的旧派教师,集中打击把持教育权的反动分子。通过召开教委会和学委会会议,揭露唐默斋一伙贪污公款、克扣薪饷、反对爱国运动的罪行。共产党员庞叔侃、李耿侯等分别当选为教委会、学委会成员。不久,韶山地区各公立学校和族校校长,都改由进步教师们来担任。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教育一方面由国民党反动统治阶级把持,另一方面,中国大部分学校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津贴,教育教学受西方文化影响。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新中国的政权让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的教育当然也要让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教育人民办。

  1949 年10月1日,毛主席签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公布了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明确提出:“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根据这个方针,人民政府从反动统治阶级手中收回了教育主权,改造了全国30多万所大中小学,使之纳入社会主义的办学轨道。

  建国后,北京一些地方举办了专为干部子弟而设的学校,办干部子弟学校的所用的工作人员可以办几个一般市立学校,还有私立学校收高学费,贫穷家庭的学生承担不起。毛主席对此既忧虑又愤慨,要求停止办此类学校。1952年6月14日,毛主席作了一份很简短的批示:“周总理:(一)如有可能,应全部接管私立中小学。(二)干部子弟学校,第一步应划一待遇,不得再分等级;第二步,废除这种贵族学校,与人民子弟合一。请酌办。”短短五十余字,内容很明白,就是希望全部接管私立中小学,废除干部子弟学校,实现教育公平。

  1954年,全国所有私立中小学校全部由政府接管;1956年干部子弟学校逐步转为普通学校,交由地方政府管理。

  二、毛主席教育思想的人民性体现在大力提高广大劳动人民文化水平

  毛主席在湖南一师附小当主事(校长)时,为了给工农子弟创造更多的入学机会,他放宽入学年龄,还允许学生分批次交齐学杂费,并免收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各种费用。1950年5月1日,毛主席在《人民教育》创刊号上提出“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5亿人口中有4亿多都是文盲,文盲率高达80%,农村的文盲率更高达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也找不出一个识文断字的人来。毛主席针对这样的国情,把扫盲工作作为普及教育的第一步。他认为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建不成社会主义,要大力普及文化知识,扫除文盲,要求“人人都要努力学习。有条件的要努力学技术,学业务,学理论”。

  经过十年的努力,扫盲运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64年,全国开展第二次人口普查的同时,对国民的文化素质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1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

  为了加快普及小学教育、发展农村教育,毛主席决定逐步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在1965年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基本不发展全日制普通中学,积极发展小学,尤其是农村简易小学,以“解决贫下中农子女的入学问题”。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队队都办起了完全小学,社社都办起了初级中学,一个县有十几所高中,几乎一个乡一个,把学校办到了家门口,让“农民子女就近上学方便”。由于学校猛增,加上实现了全民免费教育,所有农村的青少年都有机会上学读书了。

  毛主席时期普及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小学入学率由1963年的57%,大幅提升至1976年的96%(同期印度小学入学率为1961年40%,上升至 1978年58%);普通初中招生数从1963年263.5万大幅升至1976年2344.3万,增加了近十倍;普通高中招生数从1963年43.3万大升至1976年861.1万,增加了20倍。

  三、毛主席教育的人民性体现在教育目标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

  毛主席注重思想政治学习,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1957年2月,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而不是培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不是当官做老爷的知识分子贵族。1957年,他针对中学政治课取消后出现的青少年不关心政治,不关心祖国前途的问题,写信给周恩来、陈云等:“要恢复中学方面的政治课,要编新的思想政治课。”严肃指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

  毛主席针对我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如何处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问题,发出了“又红又专”的号召。所谓“红”是指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观点;专,指为人民服务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又红又专”体现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统一,二者不可偏废。

  毛主席还亲自抓了教育的一件大事,即将“健康第一”列为基础教育的方针。1950年6月,新中国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毛主席亲临会议,他看到一份反映学生健康水准有所下降的报告,便立即指示:“健康第一。”不久,又写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主要内容是“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营养不足,宜酌增经费。全国一切学校都应如此。”1957年11月,毛主席同志在苏联接见中国留学生以及其后在多个场合,都是祝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始终把“身体好”放在首位。

  毛主席的这些重要指示,为改变学校体育状况,改善我国民族素质,造就一代体魄健壮的青少年,提高全民劳动生产力,增强国力,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四、毛主席教育思想的人民性体现在教育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毛主席一贯强调教育要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湖南一师读书的毛主席就不是一个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在他看来,所谓“知识”“学问”不仅仅来自书本,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对社会生活的体察。1917年暑假,毛主席与同学萧子升用一个月时间,行程900里,考察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县衙门的黑暗,官员的腐败,百姓的苦难,给了毛主席强烈的震撼。对农村社会状况和阶级状况的了解,为他后来用马列主义的理论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政治态度,以及农民问题提供了最初的事实经验。

  毛主席对于学校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十分反感。他批评“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战术,诸如此类,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毛主席认为,学生只拥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他说:“学生们的书本知识是什么知识呢?假定他们的知识都是真理,也是他们的前人总结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经验写成的理论,不是他们亲身得来的知识。他们接受这种知识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必须知道,就一定情况来说,这种知识对于他们还是片面性的,这种知识是人家证明了,而在他们则还没有证明的。”而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比较完全的知识,而不是片面性的不完全的知识。

  为了克服书本知识的片面性,毛主席提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65年12月,毛主席在杭州会议上说:“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不见稻、梁、菽、麦、黍、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是怎样交换的,身体也搞坏了,真是害死人。”因此,毛主席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在科学、文化、艺术、教育队伍中,兴无产阶级思想,灭资产阶级思想,也是长期地、激烈地阶级斗争。我们要经过文化革命,经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革命实践,建立一支广大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

  1968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刊载《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调查报告,并加编者按。编者按中有毛主席亲笔加的一段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段话被称为“七二一指示”) 此后,各地相继仿效兴办这类学校,学制有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等,统称“七二一大学”。

  著名美国学者约翰·霍金斯说:“毛主席一生对于教育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他对教育的关心在许多大政治家中都是独树一帜的。”因此,在今天,研究毛主席教育思想的人民性仍然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文/李豫,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