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辛:关于毛主席的“阳谋”
阳谋这个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第一次读到,也许是在毛泽东1957年7月1日为《人民日报》写的社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里。与“阳谋”相关的一段话是这样的:
——在一个期间内不登或少登正面意见,对错误意见不作反批评,其目的是让魑魅魍魉,牛鬼蛇神“大鸣大放”,让毒草大长特长,使人民看见,大吃一惊,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些东西,以便动手歼灭这些丑类。就是说,共产党看出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这一场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让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这一场战争,报纸在一个期间内,不登或少登正面意见,对资产阶级反动右派的猖狂进攻不予回击,一切整风的机关学校的党组织,对于这种猖狂进攻在一个时期内也一概不予回击,使群众看得清清楚楚,什么人的批评是善意的,什么人的所谓批评是恶意的,从而聚集力量,等待时机成熟,实行反击。有人说,这是阴谋。我们说,这是阳谋。因为事先告诉了敌人:牛鬼蛇神只有让它们出笼,才好歼灭它们,毒草只有让它们出土,才便于锄掉。阶级敌人是一定要寻找机会表现他们自己的。他们对于亡国、共产是不甘心的。不管共产党怎样事先警告,把根本战略方针公开告诉自己的敌人,敌人还要进攻的。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是说,不可避免的。人的意志想要避免,也不可能。只能因势利导,夺取胜利。
其实,毛泽东并不是在1957年才发明了“阳谋”这个词。据查,至少早在40年代,他就用了“阳谋”一词。一次是关于在抗日战争中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摩擦。他说:“共产党并没有阴谋,只有阳谋,我下命令了,如果何应钦不反共,我们不反他,他反我们就反,他停我们就停。”还有一次是关于延安整风批判王明的机会主义路线。他说:“整风运动提高了同志们的嗅觉,缩小了教条主义的市场。有人说,这是阴谋,是要取而代之。其实,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也是要取而代之。”(参见2015年12月《党的文献》)
由此可知,阳谋一说,不只是语言修辞问题,而是毛泽东彰显个性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语言风格。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给朋友写的一封信中,对自己的优缺点作了严格的剖析,最后写了这么一段自我评价:“略可自慰者,立志真实,自己说的话自己负责,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不愿牺牲真我,不愿自己以自己做傀儡。”这,成为毛泽东个性特点的基本点,这个个性特点贯穿了他的一生。从他的著作和讲话,处处可以感受到他这个特点的锋芒。
具体来说,他的个性特点就是:对于自己认定的真理,旗帜鲜明,坚决捍卫,绝不动摇;为了捍卫认定的真理,对于一切反对势力,针锋相对,坚决回击,毫不妥协。而且,尤其突出的是,他不仅不惧怕挑战,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更乐于迎接挑战,就如同他喜欢去大江大河中与大风大浪搏击。他高调宣称——“其乐无穷”;哪怕风高浪急,他都“胜似闲庭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