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典范

2024-08-11 957 1
作者: 林之辛 来源: 红歌会网

  在《知乎》有人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带给你哪些思考?看到这个问题,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毛泽东的一句堪称经典的话——“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翻阅《毛泽东文集》(第2卷),看到毛泽东1937年10月写给艾思奇的信,引发对他上述名言的思考。信的全文如下:

  思奇同志:

  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抄录了一些,送请一看是否有抄错的。其中有一个问题略有疑点(不是基本的不同),请你再考虑一下,详情当面告诉。今日何时有暇,我来看你。

  查阅了有关资料,艾思奇,1910年生,1935年10月加入中共,1937年10月来到延安;之前在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担任编辑。对于这样一个年仅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个才入党不久的知识分子,毛泽东如此器重,不仅在艾思奇刚到延安就写信问候,表示早就关注其作品且从中得益很多,还准备登门拜访,这是何等的恭谦,没有丝毫领导人的架子!

  原来,毛泽东早就关注艾思奇在上海当编辑时所写的哲学文章。年仅24岁的艾思奇用回答读者提问的形式主持“哲学讲话”专栏,一扫以往哲学艰深玄奥之感,从每篇的题目到内容的表述,都十分注意大众化和通俗化,把深刻的哲理融化在生动的故事里,用群众容易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艾思奇把这些文章编辑成册,易名为《大众哲学》出版,在民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进步青年正是通过阅读他的《大众哲学》走近马克思主义。

  艾思奇这种哲学大众化、通俗化,使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做法与毛泽东“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的一贯思想完全契合,这使得毛泽东对这位青年哲学家刮目相看。毛泽东指示当时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叶剑英多买些《大众哲学》带回延安,以供提高干部思想水平之用。指示中把《大众哲学》誉为“真正是通俗的而又有价值的”的哲学书。毛泽东也给他在苏联留学的儿子毛岸英寄去一本《大众哲学》,要他好好学习。

  毛泽东信中提到的《哲学与生活》,是艾思奇来延安前不久写的又一本哲学著作。毛泽东在阅读此书时作了长达19页的摘录笔记,不仅给予更高的评价,而且还表示希望登门拜访以作深入讨论的愿望。不久,他又给艾思奇去信特地邀请他“有空可来谈,但请在星期一至星期五之外的晚上”。作为在严峻考验之后已被全党接受为众望所归的领袖,且当时正在处理抗日战争初期千头万绪的复杂局面而日理万机,毛泽东仍然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会见一个年轻的知识分子,而且还给对方充裕的时间选择,如此尊重,使得很多评论者都感动得用上了诸如“求贤若渴”,“虚怀若谷”,“礼贤下士”等等的词语来描述伟人的品格和两位哲学家令人神往的交往。

查看余下5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