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秘密

2021-01-16 2475 0
作者: 小庄楼主 来源: 八角楼上

  1927年以前的毛泽东有很多身份,比如宣传员、教员、图书管理员,他也从事过很多工作,比如办报纸、领导农民运动、领导工人运动等等。

  但是不管从职位看,还是从工作经验看,都跟军事没有半毛钱关系,如果把他1927年以前的简历拿到当时的军阀巨头那里去应聘,绝对不会有人给他一个将军的职位。

  可是就在1927年的9月底,毛泽东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军事史上的逆天操作——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直接开启了军事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人民军队的建军模式,直到今天其军队建设上的指导原则,依然可以算是军事史上的巅峰之作。

  这看上去简直有些不科学,因为它好像不符合《实践论》里的基本观点,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认识,总是先经过感性阶段,然后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逐渐上升到理性阶段,最后才能取得在实践中的胜利。

  然而《实践论》终究是科学的,因为当我们认真研究一下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之后,就会发现他的那些军事指导原则,很多并不是单单适用于军事,而是带有一些普遍规律性的指导原则,只不过被毛泽东运用到了军事上而已。

  所以我们有必要来总结一下这些具有普遍规律的指导原则,从而揭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秘密。

  一、

  永远尊重常识

  很多人总是喜欢忽略常识,好像必须要搞出很多标新立异的东西来,才能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把最基础的常识性的东西理解透了,就已经掌握了一门利器了。

  毛泽东的军事指导原则里面,就有很多常识性的内容。

  比如: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这是什么?

  这就是常识,三个打一个,人多欺人少,在战术上去看就是更容易取得胜利,这不是什么高妙的军事技巧,而是最基础的生活常识。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句话曾经在遵义会议上,被毛泽东总结为所有军事行动最最基本的指导原则。

  凯丰嘲笑毛泽东,你这是只读了《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的观念,农村大老粗,啥都不懂。

  其实凯丰还说得多了,那时候的毛泽东确实读过《三国演义》,却并没有读过《孙子兵法》。

  但是只要稍微总结一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你就会发现我们如果从军事角度去看,就是因为没有执行“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指导方针嘛。

  你非得跟人家的堡垒硬碰硬,装备和弹药都不如别人,还一个劲的往别人堡垒里冲过去,你不死谁死?

  我们把井冈山时期的游击战十六字决拿出来看一下,会发现它也是一个很常识性的东西。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