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元仁:我看毛泽东思想的来源
一、寻 路
劳动者都希望有一个没有剥削、压迫的平等的社会。毛主席的母亲就是虔诚的佛教徒,经常带着年幼的毛泽东去拜佛。宗教也讲“人生而平等”,但要劳动者“忍受”“修来世”,要剥削者“发善心”“讲道德”。但毛主席小时候看到的是,为了反抗地主压迫、剥削,举起造反旗帜的庞铁匠被官府抓住杀头。在青黄不接时,富人囤积粮食不肯平价没给穷人,逼得穷人发起“吃大户”的情况。
于是他决心寻找一条能够使老百姓真正有平等生活的道路。
二、学习、批判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他们脑子里想出来的,而是他们在旧社会创造出来的文化基础上,通过分析、批判、研究,吸取其精华,抛弃其糟粕后形成的。正如列宁说的“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辩证法体系和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论的批判,吸收了其中合理的部分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在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通过对经济制度的研究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又严密地论证,并且彻底地发展了这个理论,得出了“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剥削的奥秘。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源于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这种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谴责它,咒骂它,幻想消灭它,臆想较好的制度,劝富人相信剥削是不道德的。”马克思从“农奴制崩溃的汹涌澎湃的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得出了全世界历史所提示的结论,并且彻底地贯彻了这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阶级斗争学说。”
毛主席也是这样。他的一生都在读书学习,博览群书,从中寻找真理。中国的古书他看了很多,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他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批判性地看书学习。毛主席从青少年到老年,也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一直在读书学习。他的书房有十几万部的书,床头总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了17遍,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贴住,在这部书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阅读的批语。他认为“读书,一要读,二要怀疑,三要提出反对的意见。不读不行,不读你不知道呀。凡人都是学而知之,谁也不是生而知之啊。但光读不行,读了书而不敢怀疑,不能提出不同看法,这本书算你白读了。”“东风压倒西风”出自《红楼梦》,用《水浒传》里的“三打祝家庄”说明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对于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他要求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样“大闹天宫”,《三国演义》里“七擒孟获”说明征服人心最重要,制定了“俘虏来去自由”的政策,起到了瓦解敌人,壮大自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