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关于中国海疆战略的重要思想
海疆问题是关乎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作为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势中产生的伟大人物,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争取解放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中国海疆安全、海疆维权、海防建设、海疆治理等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思考和谋划,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海疆战略的重要思想。系统研究和总结毛泽东关于中国海疆战略的重要思想,对新时代提升我国海疆治理水平和更好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陆海统筹的战略高度思考中国海疆问题
毛泽东对中国海疆问题的探索与思考,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外部侵略和压迫的历史出发的,体现出显著的全局性与战略性。1939年冬季,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国家之一,它的领土和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相等。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但近代以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多次侵略战争,“不但占领了中国周围的许多原由中国保护的国家,而且抢去了或‘租借’去了中国的一部分领土。例如日本占领了台湾和澎湖列岛,‘租借’了旅顺,英国占领了香港,法国‘租借’了广州湾”。此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强迫中国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中国驻扎海军和陆军的权利”,“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海上的、陆上的、内河的和空中的)”。中华民族近代遭遇的海疆危机在毛泽东心中留下深深烙印,成为毛泽东思考中国海疆问题的重要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仍长期面临严峻海上威胁。国民党当局溃逃并据守台湾,不断加大对大陆沿海袭扰,破坏东南沿海海上交通。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施军事遏制和经济封锁。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企图通过美日、美韩及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逐步构筑从北到南全面遏制中国的军事体系。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看,近代以来的中国海疆问题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对海疆、陆疆的总体认识和对海防、塞防的战略统筹,是毛泽东关于中国海疆战略重要思想形成与发展的一根主线。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坚决保卫海疆,拒绝“南北分治”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对包括海疆地区在内的国家疆域安全的考虑,是以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和人民的全面解放为目标的。1948年底,毛泽东在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中明确指出:“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胜利”,“一直达到在全中国范围内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实现统一的民主的和平”。跨过长江,意味着解放军要适应水上、海上作战,甚至可能要与不甘心退出中国内河、近海的西方列强进行直接战斗,但中国共产党坚决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不惧帝国主义干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仍不甘心其失败,表示愿以中国共产党所提条件为基础进行“和谈”,企图通过“和谈”,实现“划江而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决拒绝“半个中国”,而要“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坚决发起渡江战役,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也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态度。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