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
【纪念氢弹试验成功55周年】
1960年1月22日至2月27日,中央军委在广州召开第六次扩大会议。会议讨论了我军战略方针和国防建设等问题,明确提出“两弹为主,导弹第一,努力发展电子技术”的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的方针。并要求军队装备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根据这个方针,突出重点,合理安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两弹”研制的需要,以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国防尖端技术。1960年7月后,面对苏联毁约停援和国家暂时的经济困难,国防尖端技术是上,是缓,还是下?在国防科技系统,甚至在决策机关也引起了各种议论,并受到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1960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表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自力更生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的决心,更加坚定了国防科技战线广大群众突破“两弹”技术的信心和勇气,有力地促进了“两弹”的技术攻关工作。
一、自行设计制造地对地导弹和人造卫星
1960年11月5日,国产近程地对地导弹进行第一次靶场试验。导弹稳定飞行554公里,准确命中弹着区。此次发射证明国产地对地导弹技术已基本掌握。12月,又接连两次发射国产近程导弹,发发成功。仿制苏制近程导弹成功,为转入自行设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960年11月5日,我国第一枚国产近程导弹“东风一号”从西北大漠导弹靶场冲天而起。从这一天起,中国彻底结束了没有导弹的历史。这是起竖的“东风一号”导弹。】
虽然遇到苏联政府毁约停援和国民经济困难,但国家仍把液体中近程地地导弹作为重点研制任务列入计划。国防部五院适时地把研制工作的重点转到液体中近程地地导弹上。中近程地地导弹是在P-2导弹型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导弹全长20.9米,最大直径1.65米,起飞重量29.8吨,射程比近程地地导弹提高近1倍。国防工委和一机部向承担研制任务的航空、兵器、电子、机械等有关工厂、研究所发出了加强导弹研制工作的通知。冶金部、化工部、建工部都作了确保导弹研制任务的具体安排。中国科学院积极承担了协作任务。1962年3月初,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导弹出厂,运往酒泉发射场。3月21日,导弹从发射台上起飞,不久即坠毁。试验失败。1964年6月29日,第一发改进设计后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综合导弹试验基地进行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以后又连续进行多次试验,均获成功。中近程地地导弹的研制任务胜利完成。1965年2月,中央专委决定对中近程地地导弹进行改进,以增大射程。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五院科技人员将导弹射程增加了20%,提高了导弹的实战价值。同时,改进了导弹的制导系统。从1965年11月起,改型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综合导弹试验基地连续多次进行飞行试验,均获得成功。改进后的中近程地地导弹于1966年9月完成了定型试验。1966年10月27日,中国用改型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运载真实的核弹头,成功地进行了发射试验。中近程地地导弹与原子弹一起,构成了有实战效能的战略武器。至此,中国完成了自行研制第一枚地地战略导弹的全过程。通过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和试验的全面实践,锻炼和考验了技术队伍,培养造就了一批技术骨干,初步掌握了独立设计的基本规律。同时,还取得了导弹研制组织领导和管理的经验,基本形成了设计师系统和行政指挥系统。这些都为以后研制中程地地导弹创造了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