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军事思想第十一讲——秋收起义之文家市转兵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领导的第一次人民革命军事斗争实践。秋收起义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创建人民军队的三大起义之一,更在于起义失败后的伟大抉择——文家市转兵

  1927年9月初,毛泽东穿一身农民服装,乘火车从长沙赶往安源,去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图片

  国家博物馆馆藏油画《秋收起义》 马常利

  当时,湘赣边界的革命武装力量,共5000余人。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以毛泽东为前委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

图片

  图源网络

  第1师下辖3个团——

  第1团,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为主,这是一支由共产党人掌握的军事力量,因为没有赶上南昌起义,停留在修水那一带,这个团还有平江工农义勇队和崇阳、通城的农民自卫军。

  第2团,以安源路矿工人、矿警武装和赣西农军为主,驻地安源。

  第3团,由警卫团的1个营和浏阳工农义勇队组成,驻地铜鼓。

图片

  按照预定的起义计划,第1团夺取平江,第2团夺取萍乡和醴陵,第3团夺取浏阳,3支部队达成上述目标后,从北路、中路、南路向长沙推进,各路起义军和长沙工人配合夺取长沙。

  起义时间的安排是:9月9日开始破坏铁路,9月11日起义军和各县暴动,9月15日长沙暴动,然后里应外合夺取长沙。

  起义按预定时间爆发,但此后的进程,却事与愿违。

  北路的第1团,从修水出发进攻平江,由于余洒度在起义前夕收编的黔军邱国轩团突然叛变,从背后袭击部队,被打散了两个营,损失200多人、枪,不得不向第3团靠拢。

  南路的第2团,开始打得不错,从安源出发后攻克了醴陵、浏阳县城。占领浏阳后,因为兵士没有发饷不肯开动,请商人开会筹款,正在开会时,敌人来了两个营把他们打垮,部队最后几乎全部溃散。

  中路的第3团,从铜鼓出发夺取浏阳,毛泽东在这个团坐镇,开始比较顺利打了两个胜仗,后来在吃午饭时被敌人袭击,造成较大伤亡不得不撤退。还有,这支部队因为水土不合,三分之二的干部和一半的士兵得疟疾病倒了。

  另外,当时中央要求,要把暴动的主力建筑在农民身上,但原定由湖南省行委领导的县镇大规模农民起义却没有组织起来,大多数农民心有恐慌不敢行动,怕军队失败会导致大祸。

  在起义部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毛泽东当机立断,下令各路起义部队停止进攻,先退到浏阳的文家市集中。

图片

  起义部队会师文家市的日子,是9月19日。起义从9月9日开始,刚刚进入第10天,部队就由原来的5000人锐减到1500余人,损失已经超过三分之二。部队还能按预定计划行动吗?摆在领导者面前的紧迫问题:是继续进攻,还是实行退却?如果退却的话,向哪里退却?需要立刻做出抉择。

查看余下4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