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禄:毛主席的著作确实令我们在研发关键时刻茅塞顿开

2023-09-11 2651 3
作者: 彭士禄 来源: 红色文化网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彭士禄

图片

  1958年10月,我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学成回国,正好赶上党中央决定研制导弹核潜艇,由于专业对口,我被分配到401原子能所492堆上搞元件。踌躇满志的我,一下子便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当时新中国科学资源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工业、制造技术与科学技术还十分落后;我们凭着年轻人的血气方刚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凭着对事业执著的热爱和报国强军的理念,一下子冲到了核裂变的前沿。

  我们在毛泽东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民族愤慨下,历经十二年的艰苦努力和默默拼搏,以只争朝夕的革命加拼命的精神,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末掌握了可控核裂变这把科学的钥匙,实现了核能转换机械能和电能的技术跨越。其间虽历经“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的种种困难和重重干扰,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及中央专委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依靠全国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闯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成功研制出的第一代核潜艇,实现了党中央“两弹一艇”的战略决策!完成了我国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扬了国威、壮了军威。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展示了一代核潜艇人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严谨求实、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五十多年过去了,回顾我国核潜艇研制过程,那个战天斗地的攻关岁月,怎不引起我们这一代09人深情的缅怀和思念!这是中国现代核武器装备史上能与“两弹一星”同辉的丰碑。也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权,冲破核封锁,打破核垄断奋发图强的光辉历程。在这个神圣的领域里,在这个秘密的历程中,我作为一代中国核科学知识分子中的一位工程组织者、设计者、建设者作了应做的一切努力。

  我生于1923年,四岁那年父亲彭湃和母亲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不久我就被国民党当局通缉。是党把我从一个孤儿、一名国民党反动派枪下的八岁囚徒、一名绣花崽、一个吃百家饭、姓百家姓长大的孩子、一个当过护士、做过炸药的青年,送进延安自然学院,送出国门,先到喀山化工学院学习,后转到莫斯科动力学院深造,我的生命与青春是人民给的,是党组织的培养,我理当报国爱党爱民,我理当全力以赴为国分扰。记忆之门令我心潮起伏,壮怀激烈,冥冥之中我恍惚看到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那些拖着浮肿腿、步履艰难的战友,他们往返在“京房”路上坚持工作,顽强科研,我似乎再次看到了他们在北太平庄“钻进去、入了迷”的身姿和容颜;我们在一起讨论主方案,研究主参数,我们坐“混货专列”到“大三线”住“干打垒”,拼装木板房,啃凉馒头,抽“叶子烟”……青衣江畔为我们架锅、峨眉山捧月为我们煮酒,我们在畅饮中开怀讨论模式堆建设,憧憬驰骋五大洋的核潜艇,将全部的智慧和热情都倾注到模式堆试验中!

查看余下7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