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落实《英烈保护法》,捍卫毛岸英烈士声誉迫在眉睫

2023-12-01 2369 4
作者: 罗富强 来源: 富强的方向

严格落实《英烈保护法》,捍卫毛岸英烈士声誉迫在眉睫

  11月25日,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73周年的祭日。但我们想不到的是,网络上竟然再次传出了关于毛岸英烈士牺牲原因的谣言。

  我之前就查证过,这个谣言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1950年11月25日,作为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俄文翻译和机要秘书,毛岸英私自在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室用彭德怀总司令的鸡蛋炒蛋炒饭,烟囱冒烟,被美军发现,然后美军飞机轰炸志愿军司令部,毛岸英在轰炸中与另一名参谋高瑞欣一道遇难。

  最早曝出这一说法的,据称是源自于当时的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杨迪的“回忆录”。但是官方党史机构早就对此辟谣,毛岸英之所以紧急返回指挥室,是要取一张极其重要的记载有关键情报的作战地图。

  根据回忆录的说法,是他在11月24日拂晓前,在检查志愿军司令部防空情况的途中,看到彭总办公室,也就是志愿军司令部的作战室的烟囱在冒烟,于是他前去查看,发现有三个人在用鸡蛋炒米饭,他当即予以制止。

  按照他的说法,这3人分别是彭德怀司令员的作战指挥所主任成普、毛岸英和另外一名参谋高瑞欣。

  不过,我反复查找文献资料,这位当年作战处副处长杨迪,其实也没有说因为烟囱冒烟导致被美军发现,然后美军飞机才来轰炸的。

  但有人据此就认为:毛岸英等三人私自在彭总的作战室用鸡蛋炒米饭,烟囱冒烟被美军发现,然后实施了轰炸,毛岸英才因此遇难。并且,这事最终演化为“是因为毛岸英等人私自在志愿军总部作战室炒蛋炒饭,烟囱冒烟被美军发现,然后进行轰炸”的谣言。

  这样的说法存在三大漏洞:

  第一,杨迪副处长的回忆录中,说的是“拂晓前”。也就是说,那时候天还没亮,当时的世界,连红外技术的概念都没有,不可能会在夜间因为所谓“烟囱冒烟”,美军就能发现了志愿军总部。况且,当时的志愿军总部为了防空安全,也是要求部队做饭在夜间完成,不允许白天产生烟雾暴露位置。

  第二,11月份已经进入朝鲜严冬,作战室里有火炉的情况,应该是事实。但既然烧着火炉,与炒饭与否根本没有关系。事实上,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室也是夜间烧火炉,天亮前就停了。因此,不可能是火炉的烟雾被美军发现而暴露志愿军司令部位置。

  第三,至于鸡蛋炒饭一说,显然不符合事实。作为志愿军司令部,有专门的炊事班,在那种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作战室里怎么可能会有炊具和最基本的油盐等等调料?即便要鸡蛋炒饭,他们也会让炊事班的人员炒吧?并且,当时的作战参谋、后来的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赵南起上将也说,那时候只有高粱,根本就没有大米,哪来的米饭?炒什么蛋炒饭?

查看余下4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