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为: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思想
一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世界历史进入看不起中国人的时代。这种悲惨和屈辱是曾经长期独步世界的中华民族所不能忍受的。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便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
然而,又由谁来承担这一使命呢?封建地主阶级领导中国创造了昔日的辉煌,但是此时的它已经形同僵尸槁木,只能靠依附帝国主义苟延自己的生命。让它来领导民族复兴,显然是北辕适楚一类的笑话。靠资产阶级吗?其中的大资产阶级已经投入帝国主义的怀抱,而民族资产阶级则先天不足、力羸气馁,虽屡受帝国主义欺压却不敢与其进行彻底的决裂。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五卅运动后期民族资本家的妥协,都是活生生的史实。
中国的现实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都在告诉人们:在资本主义已经形成世界体系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已经失去在剥削制度内(无论是封建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解决民族复兴问题的机遇。民族独立必须与人民解放联系在一起,没有人民的解放,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必须与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没有人民的共同富裕,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富强。由此可见,这样的历史重任只能由人民自己来承担。也就是说,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也是亿万人民实现自身根本利益的事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人民的主体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中国工人阶级是一个年轻的阶级。即以五四运动前后而论,中国产业工人的总数大约在200万左右。他们尽管人数不多,却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最有生气的阶级,而且相当集中。当时在上海、天津、青岛、武汉等大城市,都分别聚集了十几万到几十万的产业工人。他们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又备受欺压,沦落在城市底层,比西方工人阶级的境遇更加凄惨。同时,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与农民有着割不断的亲缘关系。而数以亿计的农民则是旧中国一切民族灾难的最大承担者。近代以降,骑在他们脖子上敲骨吸髓的,除了封建地主以外,又添了一个帝国主义和一个买办势力。而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军阀混战,则直接破坏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加重了农民负担,失去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广大农民只能苦苦地挣扎在死亡线上。歌剧《白毛女》中的杨白劳,就是旧中国农民命运的真实写照。存在决定意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共同处境及其亲缘关系,决定他们必然产生联合起来改变现存秩序的朴素要求。
问题的答案是明确的:谁能够站在这两大阶级一边、充分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力,谁就能担当起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然而,历史已经证明,这样的政治力量是不可外求的,她只能从人民中产生,从人民中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中产生,这就是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