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毛泽东对联的思想境界及语言艺术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不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还是哲学家和诗人……,他精通文墨,独领风骚,不仅许多文章诗词堪称绝代佳品,而且对于极接地气又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读易记、极易上口的对联这种文体也造诣很深,由于语言生动形象、主题明确、逻辑清晰,所以毛泽东笔下的对联也成为了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重要思想武器。我们可以从毛泽东在不同时期撰写的几幅对联中,不仅能窥见到他深邃的思想及高超娴熟工雅的语言技巧,更能感受到他雄才大略的政治智慧和伟大人格魅力的另一面。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志存高远,立志救国救民,因之酷爱学习,发奋读书。早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期间,他就写下一幅自勉对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让自己既要树恒心,又要有方法。为了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他还提出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注重增知与健体并重,以此来鞭策要求自己。在求学期间,他除了发奋学习以外,还始终坚持对身体和意志的锻炼,经常利用假期和课外时间,根据大自然不同季节,有目的地去进行锻炼,如日光浴、风浴、雨浴、游泳、登山、跑步、露宿等。参加革命之后,经常要面对险恶多变的情况,他仍利用可能的间隙进行适当的锻炼。由于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完成了他日后改造社会,领导人民革命,建立新中国,要克服无数磨难所需之身体资本的原始积累。正如毛泽东在到达陕北后回忆时说的那样:体育锻炼确实对于我有不少的帮助,使我后来在转战南北的行军和长征中,受益不浅。解放之后,在我们的各类学校中,毛泽东便把培育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

  1928年8月,时任红军第四军参谋长兼第二十八团团长,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将领王尔琢同志牺牲,毛泽东悲痛欲绝,写下了一幅挽联: “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念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表达对失去这位对党忠诚、智勇双全红军将领的痛心与怀念。1931年10月,时任红三军军长的黄公略不幸牺牲,毛泽东和朱德共挽道:“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而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对失去这位得力的战将而感到非常之难过和痛心。黄公略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将领,他在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的三次围剿中指挥有方,战功卓著,受到过毛泽东的赞扬。1930年7月,毛泽东在他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的词中就有过“偏师借重黄公略”的赞美词句。

查看余下6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