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一波逝世十周年:是人走茶凉,还是“父以子贵”?(上)
2007年1月21日,八宝山革命公墓,薄一波同志火化后,薄家后人率众高唱《国际歌》。
昨天,2017年1月15日,是薄一波同志逝世十周年忌辰。但遍观官方媒体,至今悄无声息,连一篇纪念性质的官样文章也不曾见。这似乎真应了老百姓的那句俗话:“人走茶凉”——何况斯人已走整整十年了。
十年前的生荣死哀
对于为追求理想一生经历风云无数的这位老人来说,假若真的天上有知,自然不会在意这种身后的寂寞。与国民党草岚子监狱里的命悬一线和共产党秦城监狱里的苦苦煎熬相比,这种待遇是完全可以一笑置之的。而作为他的后人,既然能高唱《国际歌》为他送别,恐怕也是应该能平静看待这过眼云烟般的人生境遇。
对于那一代老共产党人来说,每个人的历史都像一部传奇。薄一波自然也不例外。
薄一波生于1908年2月17日,比毛主席整整小15岁。
薄一波(右一)与毛主席、周总理在一起。据薄一波回忆,周恩来曾对他讲过:“一波呀,毛主席下决心要做的事,你可以表示反对,但不要轻易表示反对。在历史上,有几次,我曾认为主席的决策不对,表示反对,但过一段时间都证明他的决策是对的。以后我就谨慎了,不轻易表示反对了。但后来又有一次,我确信主席错了,我坚决表示反对,但实践却又证明是主席对了。因此,对主席的意见和决策,你可以表示反对,但不要轻易反对。”
他是山西省定襄县蒋村人,从17岁参加革命后就长期在山西、京津一带工作,与曾经主持中共北方局工作的刘少奇长期共事,所以很自然地被视为刘少奇“华北山头”的人,一生沉浮也大都与这个“山头”颇有关系。这种因历史而形成的“党内有派”的“山头”现象,其实对共产党来说十分正常,平时似乎看不出来什么,但一到关键时候——据说林彪说过,躲飞机轰炸的时候就看出来了,不是一个“山头”的连躲炸弹都不会往一个地方跑。这种“山头”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下一代,影响到了今天。大到所谓“留洋的”、“本土的”,“红区党”、“白区党”,“一方面军”、“四方面军”;小到什么“四野”的、“二野”的,“华北的”、“陕北的”……,莫不如此。
刘源与薄家四兄弟在薄一波灵堂上
薄一波原名薄书存,“一波”是他搞地下工作时为了自我保护才开始使用的名字。其父薄昌福其实是距蒋村十几公里的芳兰镇人,世代务农,贫苦无依,在父母早逝后还要受兄长欺负,不得已才在1900年前后,投亲至岳父家(薄一波外公)所在的蒋村居住。薄昌福夫妇勤恳能吃苦,先在三姑父的纸坊里干活,后来又和一个姓朱的合伙开了一个“万盛昌”纸坊。直到1905年才积攒一些钱,在蒋村买下一个小院,有了一个真正意义的“家”,也就是现在人们能看到的“薄一波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