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周总理逝世43周年:青年周恩来对今日之青年的启示
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纪念日,一位普通的网民曾如此写道:一个人逝去这么多年了,还能让从未亲身接触过他的人们如此地敬仰他、怀念他,这样的一个人,就是伟人,真正意义上的伟人,在历史中永生。
一百二十一前,一位青涩却眼神坚定的少年,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掷地有声的说出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就是周恩来!
一、少年的倔强
当东关模范学堂的魏校长问大家:“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一个书香门第出身的学生站起来回答:“为明礼而读书。
一个官家子弟,语气做慢地说学而优则仕,为做官而读书。
一个鞋铺老板的儿子不假思索地说:“明礼者为生,为家父而读书。”
……
周恩来镇静地站起来,清晰面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不同寻常的回答,使同学们感到吃惊,也出乎魏校长的意料之外:没料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远大抱负。
这坚定有力的回答,在小小的教室里回响着,老校长惊喜地说:“好!答得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此乃有为之士的宏图大志。有志者,周生啊!”
二、骑士先生
在国际舞台上优雅夺目的周恩来,也是许多外国女性心中的偶像。留欧时,他总是西装笔挺,彬彬有礼,笑容优雅,以至于柏林的房东太太称他为“骑士先生”。
日本女剧作家,演员真山美保回忆见到周恩来的情景; “潇洒的身材,浓黑的头发,粗粗的眉毛,炯炯有神的眼睛,整体印象是钢一般的明快,又给人以和蔼可亲的感觉。
大家看到的他,是政治人物中绝少的至情至性,和对女性态度所涵的真诚尊重与温情。不光是女士,男士也敬重这一点。
三、投身“五四”运动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给天津带来了新气象,新的革命思潮迅速传播,新的革命团体不断涌现。7月,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周恩来回到南开学校,成为南开大学第一届文科学生,全力投入到“五四”爱国运动之中,更加积极地从事革命活动。
9月2日下午,周恩来同赴京请愿的代表一同乘火车回天津。大家热烈地讨论起“五四”运动的经验教训。周恩来认为应该尽快把“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女界爱国同志会”这两个进步团体的骨干分子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爱国运动的领导核心。他还建议出版一个刊物,向广大人民群众作宣传,大家约定回去马上着手准备。
1919年9月16日,天津爱国学生的进步团体———觉悟社,在南马路草厂庵天津学联办公室成立了。
当时参加觉悟社的,恰好是10个男生10个女生。10名男社员是周恩来、马骏、李震瀛、谌志笃、关锡斌、谌小岑、潘世纶、赵光宸、薛撼岳、胡维宪;10名女社员是:郭隆真、刘清扬、邓颖超、张若茗、李毅韬、周之廉、李锡锦、郑岩、吴瑞燕、张嗣倩等。他们多数都是当时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领导骨干。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