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杨子荣身世之谜:曾被误认成土匪、牺牲27年后彻底揭开……
他们,不只是一个个名字,更是一股活着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陪伴着我们。此刻,愿借这篇文章告慰牺牲72年的杨子荣烈士,告慰在新中国成立前倒下的万千英烈,告慰深藏功名、默默奉献的老英雄们:今天这可爱的中国,山河无恙,国富民强,你们的精神必将薪火相传,你们的故事必将激励,今天享受着幸福与和平的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力追梦,勇往直前!
杨子荣,对于中国人来说,
这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一个被几代人崇拜的大英雄!
从图书《林海雪原》
到京剧、电影、电视剧,
杨子荣智取威虎山、活捉座山雕的
英雄形象十分深入人心。
童祥苓、王润身、张涵予、李光洁分别扮演的杨子荣形象
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
被全体中国人视为偶像的杨子荣,
在家乡亲人心中,
他是久久未归的离家游子,
一个传言,更让他被误认为是土匪!
而真实的杨子荣早已牺牲在
当年剿匪的战场上:
在活捉座山雕仅16天后,
杨子荣就壮烈牺牲了,
年仅30岁……
由于当时人事档案不健全,
杨子荣牺牲后,
他的身世竟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1966年,杨子荣的母亲去世,
老人至死也不知道
京剧里唱的大英雄杨子荣,
就是自己失踪多年的儿子……
而杨子荣的身世之谜,
是在他牺牲27年后,
才终于被解开……
NO.1、寻找剿匪英雄杨子荣
《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
在这本书开头这样写道:
以最深的敬意,
献给我英雄的战友
杨子荣、高波等同志!
虽然曲波与杨子荣是出生入死的战友,
但他对杨子荣的身世
了解并不多,
只知道他是山东人。
杨子荣的身世之谜,
点燃了中国人寻找杨子荣,
寻找英雄的热情!
调查组在半年多的时间里,
查阅了3000多份失踪人员档案,
始终一无所获。
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
山东烟台市牟平县诚关公社的
一个民政干部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
多年前,嵎岬河村有个老太太曾几次来访,
说她家的儿子当兵失踪了很多年,
名叫杨宗贵!
调查组惊喜地发现
杨宗贵与杨子荣的参军时间、
年龄、外貌特征都颇为相似!
然而,杨宗贵是一个曾经被认为
是“土匪”的失踪军人,
没有百分之百的证据,
谁也不敢把他与“特级侦察英雄”
杨子荣联系在一起。
时间转眼又过了四年,
1973年,小说《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
偶然看到了一张
1946年二团表彰战斗模范大会上的
一张集体合营。
当他的目光略过合影最后一排
左起第四个人时,
曲波突然心跳加快:
这个人脸颊瘦长、颧骨略高,
眼睛很大、炯炯有神,
尽管照片已经非常模糊,
但曲波几乎是第一眼就确定了,
这就是与他一起深入匪穴、
几次出生入死的战友,
——杨子荣!
曲波马上托人将杨子荣的头像单独放大
将杨子荣生前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
寄给了调查组。
1974年初,调查小组拿着这张照片,
赶往牟平县城南5公里的嵎岬河村……
这就是曲波放大后的
真实的剿匪英雄杨子荣。
跟影视作品里,
杨子荣络腮胡子、一身英武截然相反,
现实中的杨子荣,
面色黝黑、身材非常瘦。
当调查组拿着这张照片给
嵎峡河村的乡亲们看时,
他们竟都异口同声地说:
这不就是我们村儿的宗贵嘛!
调查组又把这张照片
混杂在另外几个人的照片里,
请杨宗贵的哥哥杨宗富辨认。
当时,已经是70岁的杨宗富
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失踪30年的弟弟,
老人手里握着这张
杨子荣生前唯一的照片
眼泪哗哗地就落下来了。
在杨子荣牺牲整整27年后,
他的身份之谜终于揭开,
剿匪英雄杨子荣
就是杨宗贵!
NO.2、从杨宗贵到杨子荣,一人劝降400土匪!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
1917年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
(今烟台市牟平区)
父亲是个泥瓦匠,
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1929年,胶东地区军阀混战,
年仅12岁的杨子荣跑到关东去找父亲,
他先后在丹东和牡丹江一带
闯荡了十多年,
社会底层的生活使杨子荣
对东北的三教九流非常熟悉。
1945年,他在山东老家
报名参加了八路军,
在参军报名表上,
填写的名字是:杨子荣。
他对人说:
我去当兵,
家里还有一大家子人,
改个名字更妥当些。
从此,杨宗贵就像是消失一般,
家人再也没有接到过
他的任何音讯……
1957年,杨宗贵被确认为失踪军人。
杨子荣参军才一个月,
就随着部队从山东开赴东北,
回到了他闯荡了十几年的地方,
任务是消灭牡丹江一带的土匪武装。
杨子荣入伍时已经虚龄29了,
因为年龄比较大,
他被分配到伙房当炊事员。
可只要有机会,
他就趁着往阵地送饭的时候,
主动抢救伤员、
拿起枪参加战斗。
跟杨子荣并肩战斗的老战友高森、张道敬回忆峥嵘岁月
1946月3月22日,
刚入伍才半年,杨子荣就立了个大功:
当时,牡丹江附近的杏树村,
盘踞着400多人的土匪武装。
在与土匪紧张对峙时,
杨子荣突然起身跳出战壕,
挥动着一条白色毛巾,
怀揣着领导写的一封劝降信,
朝着城墙大门跑去。
敌人拿着枪顶着他的胸膛说:
你是来找死的吗?
杨子荣说:
我要怕死我就不进这个村子了,
我希望我们能和平解决。
谁也没有想到,
杨子荣的这次舍身赴险,
成功劝降400多名土匪,
避免了一场血战!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部队,
他被评为战斗模范,
并留下了这张人生中唯一的照片。
1947年,农历正月初五这天,
杨子荣带领五名战士化装成土匪,
从海林镇出发向茫茫林海中走去。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对准了
连张作霖都没有消灭掉的三代惯匪
——座山雕!
行至林海深处,
他们突然被几个人拦住了去路,
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
几轮黑话问答下来,
杨子荣对答如流、滴水不漏。
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东北民主联军大力消灭日伪残余和国民党土匪。这是他们在牡丹江一带的林海雪原中剿匪
一番交涉之后,
土匪暗哨也拿不定主意,
就把他们几个安排在林子里的地窨子里,
回去向座山雕报告情况。
一直等到五天以后
才带他们去见座山雕。
杨子荣和他的小分队
在没腿深的雪地里,
走了30多里地,
就在所有人精疲力竭的时候,
他们被领到一个
用原木搭建的大棚子里。
几盏昏暗的油灯,
地下座山雕正躺在床上抽大烟,
几个土匪在旁边,
或躺或坐,非常散漫。
小分队一进门枪就掏了出来,
座山雕一看来人阵势不对,
忙向枕头下面摸枪,
杨子荣身手比他快得多,
一脚把枕头连着下面的枪踢开了。
为了避免暴露身份,
杨子荣匪气十足地大骂:三爷不仗义,
继续假装怒气冲天,
说不准备投靠座山雕了,
要转投吉林,
路上要委屈三爷绑起来,
来到了吉林再给他松绑。
小分队从夹皮沟借了一辆大车,
把座山雕扔在上面,
拉回了海林。
2月19日,《东北日报》刊登
《战斗模范杨子荣等六人
活捉匪首座山雕》的消息。
然而,不幸的是,
报纸刊发英雄事迹仅仅四天之后,
2月23日,
杨子荣在追歼顽匪郑三炮、丁焕章时,
发生了意外,
他扣动扳机枪没有响,
战友孙大德的枪也没有响,
结果土匪的枪先响了,
子弹正中他的胸膛。
杨子荣当场倒地,
牺牲时年仅30岁!
永远长眠在了他战斗过的
林海雪原!
1947年,剿匪任务胜利完成,
牡丹江军区二团奉命编入东北野战军一纵,
等待他们继续建功的,
是伟大的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这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首个大战役。
然而,一身功勋的杨子荣
没能看到剿匪的最后胜利,
没能看到全东北的解放,
没能等到新中国的成立!
这让他活着的战友们,
尤其是团副政委曲波,
永生痛惜……
NO.3、《林海雪原》问世,英雄杨子荣妇孺皆知
亲自指挥了林海雪原剿匪战斗的曲波,
眼睁睁看着杨子荣中弹倒下,
牺牲在他面前……
而就在杨子荣牺牲前的一个月,
曲波的警卫员高波也英勇就义。
杨子荣、高波的牺牲,
成为刻在曲波心中
永远也挥之不去的剧痛和伤疤,
战友们鲜活的面孔时不时地
就浮现在他眼前,
一想到他们,
曲波心里就难受得厉害……
1948年4月,曲波负伤后与妻子刘波合影
他好几次忍不住在纸上
写下一串战友的名字:
杨子荣、高波、陈振仪、
栾超家、孙大德……
他心里愈发压抑不住一种冲动:
一定要把战友的故事写下来,
写成一本书,
给牺牲的他们一个交代!
当时,曲波已经从东北调至北京,
担任一机部第一设计院副院长。
因为怕写不好,
他下了班就躲在屋子里写作,
保持保密状态,
一听到邻居、同事敲门,
他就立即把稿件塞进抽屉里。
对从没想过当作家的曲波来说,
写作可不是件轻松的事。
当小说初稿完成前3章、15万字时,
曲波觉得自己的文字不能表达那段历史,
一气之下把原稿付之一炬。
可战友们的英勇事迹
不断激励着他继续写下去。
前前后后大约写了4、5年的时间。
一直到1956年8月,
《林海雪原荡匪记》终于基本成型。
曲波写完了以后,
妻子就用做衣服布条把手稿的
每一个章节一摞一摞仔细订起来,
再用布包袱,
将40万字布条装订的手稿包裹好。
夫妻俩一人拎着一个重重的包袱,
坐着公交车,
去了作家出版社。
图:《林海雪原》手稿。
当时,出版社收到的稿件堆积如山,
年轻编辑龙世辉从稿件登记处领走了
两包袱《林海雪原荡匪记》。
龙世辉最初没有对这
装订参差不齐的稿件抱有多大希望,
但当他一页页地翻看下去,
完全被小说中惊险传奇的
战斗故事所吸引。
《人民文学》副主编秦兆阳
曾连夜赶读,
“看到困得一个字也看不了了,才睡”。
在小说初版出版前,
《人民文学》杂志率先选发了
第三到第八章,
命名为《奇袭虎狼窝》。
1957年9月,《林海雪原》
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后,
很快引起轰动。
到20世纪60年代初,
印数就已经超过100万册,
成为那个时代阅读量最大的作品之一。
1958年,上海京剧院
把《智取威虎山》搬上了京剧的舞台,
童祥苓饰演的"孤胆英雄"杨子荣,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不仅唱腔极具穿透力,
扮相更是十分英武潇洒。
很快《智取威虎山》作为
8个革命样板戏之首的代表作品,
火遍中国,
几乎在全国每一个
城镇和乡村都上演、放映过。
杨子荣的传奇故事,
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1960年电影《林海雪原》
然而,远在山东的嵎岬河村,
杨子荣的亲人们,
谁也不敢想,
戏里天天唱的那个杨子荣,
就是失踪多年的杨宗贵……
NO.4、他们,英名永在,他们,浩气长存
1952年秋天,
杨子荣妻子许万亮
在对丈夫漫长无尽的等待中,
走到了生命尽头;
1966年,杨子荣的母亲去世,
老人至死也不知道
自己失踪的儿子就是被全国人民
崇拜的大英雄。
在央视《故事里的中国》的舞台上,
谈及那段曾压在一家人心头的过往,
杨子荣的儿子(过继的侄子),
已经是两鬓斑白的杨克武老人,
顿时红了眼圈……
1974年,当终于知道
曾被人谣传当了土匪的杨宗贵,
就是大英雄杨子荣时,
杨克武和家人都哭成泪人,
他第一时间跑到奶奶和母亲的坟前,
告诉她们:
您的儿子,
您的丈夫,
他不是个土匪,
他是个大英雄!
杨子荣牺牲时才30岁,
战友们把他的遗体,
用小火车运回了海林县,
停放在海林镇朝鲜族小学院内,
一千多人前来焚香烧纸,
送别这位牺牲的英雄。
1955年,小说《林海雪原》写到了
杨子荣牺牲这一章节时,
曲波几次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每次都是刚拿起笔就悲恸大哭,
泪水一次次浸湿了稿纸,
手颤抖地怎么也写不下去……
曲波实在做不到
让自己最亲密的战友
在《林海雪原》中再牺牲一次,
最终,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结局:
杨子荣和战友们一起随部队南下,参加了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大决战的队伍中……
文章写到这里,
真的是百感交集,
因为一部小说《林海雪原》,
我们记住了英雄杨子荣。
可还有千千万万牺牲的英雄,
他们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来!
从1946年7月至1949年9月,
人民解放军在3年多的解放战争中,
负伤104万人,牺牲26万人,失踪19万人。
他们倒在了黎明之前,
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将我们推向了万丈光明!
也还有千千万万活下来的英雄,
他们深藏功与名、默默无闻
竭尽一生的力量,
为共和国燃烧、为共和国奉献。
95岁老战斗英雄张富清
一提起牺牲的战友,
顿时泪如雨下:
“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
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
我有什么功劳啊?!”
还有89岁仍坚持
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坐诊、
但不收一分报酬的
老军医刘世钺。
那天,北洋君问他:
到底是为了什么?
老人眼圈陡然发红,哽咽地说:
跟我一起战斗的战友好多都牺牲了!
我眼睁睁看着两个战友被炸飞,
连尸体都没了。
我没有别的要求,
只要领导允许我能继续工作,
就是给我的最高的待遇!
还有太多太多人,
我们从没听过他们的功勋,
我们更不认识他们的名字,
甚至,已经快要来不及
看一看他们已经布满皱纹的面容……
▲
他叫杨光明,97岁,
曾参加强渡嘉陵江、沂蒙山反扫荡,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
▲
他叫李长宽,98岁,
曾参加百团大战、三下江南,
辽宁战役、平津战役等。
▲
他叫李其华,101岁,
曾参加第三至第五次反围剿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
▲
他叫李万华,102岁,
曾参加东北四平战斗等。
战争年代,他们保卫国家;
和平年代,他们坚守初心!
为什么,当我们每一次
重温英雄故事的时候;
当我们每一次看到
还健在的老英雄们
颤颤巍巍举起他们的军礼的时候,
都会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因为他们,不只是一个个名字,
更是一股活着的精神,
永远激励着我们、陪伴着我们。
此刻,愿借这篇文章
告慰牺牲72年的杨子荣烈士,
告慰在新中国成立前倒下的
万千英烈,
告慰深藏功名、默默奉献的
老英雄们:
今天这可爱的中国,
山河无恙,国富民强,
你们的精神必将薪火相传,
你们的故事必将激励
今天享受着幸福与和平的我们,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
奋力追梦,
勇往直前!
参考资料:
CCTV-1《故事里的中国》节目
CCTV-4《国宝档案》节目
曲波秘密写作《林海雪原》来源:光明日报
曲波和智取威虎山的英雄们 来源:人民网
央视军事《平均年龄99.8岁老兵向祖国敬礼!今天,请记住这些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