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陈云革命生涯的起点
1982年 2月,当我刚接手陈云同志办公室负责工作不久,便收到商务印书馆请陈云同志为该馆成立 85周年题词的信。那时,他还没有开始把写大字作为健身方法,所以,我把信送去后,他即用油性签字笔在全白便笺上写了几行小字。我原本以为他要写的是祝贺或勉励的话,没想到写的是:“商务印书馆是我在那里当过学徒、店员,也进行过阶级斗争的地方。应该说商务印书馆在解放前是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这话看上去很直白很平实,但细想起来,却是恰如其分地点明了在商务印书馆的那段经历对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意义。后来,通过听他回忆历史,以及再后来在他的年谱编撰工作中阅读有关他生平的书籍,使我有了更多的理解,感到他在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店员和进行阶级斗争的七年,对他的革命生涯确实有很深的影响。这种影响,起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比较早地接触和认识了资本主义
1919年陈云进入商务印书馆时,那里已经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文化企业,其总部所在地的上海,更是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最为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陈云从 14岁起便开始在那里生活、工作,得以较早地了解了十里洋场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及劳资矛盾。加之他被分配在发行所,而且是在柜台工作,得以从少年时代就熟练掌握了珠算技术,并学到许多商业知识。正是这一经历,为他后来从事党的特科工作时,用“开铺子做买卖”、边进行隐蔽斗争边给党赚取经费,提供了必要的经验;也为他后来成功领导陕甘宁边区、东北解放区乃至全国的财经工作,提出和坚持既要使用市场调节手段、允许个体工商业存在又要防止宏观失控等一系列正确主张,积累了最初的知识支撑。
陈云晚年常说:“资本主义市场的商品交易所有两重性。”“利用交易所,可能有得有失,但必须得多失少。”“外国资本家也是资本家。”“世界上没有一个愿做低于平均利润率买卖的资本家。”“过去旧商人中,有一种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的人,他们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比如什么货缺,应该什么时候进什么货。”当陈云听到有人主张国库券允许到银行贴现时,立即表示反对,说旧社会银行有这种业务,这样搞,“等于把收回来的票子又放出去,增加货币流通量”。从上述这些话中,都不难看到他当年在商务印书馆那段经历的影子。
二、练就了不怕艰难困苦的坚强意志
陈云两岁丧父,四岁丧母,体质从小就弱。但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在后来的革命生涯中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战胜的困难,完成了一项又一项无比繁重艰巨的任务。这与他在商务印书馆的经历,也是不无关系的。